陆羽的著作茶经中,云南的茶叶没有被记载,

陆羽的著作茶经中,云南的茶叶没有被记载,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传统茶叶主产区云南省却没能在《茶经》中上榜,这个“不载云南”的现象,着实让茶界困惑了一阵。细究下来,其实此事乃是事出有因,在唐朝初期,云南的洱海地区出现了6个比较大的小邦国,史称“六诏”,其中有个叫“蒙舍诏”的位于最南端,故称“南诏”。南诏在唐王朝的帮助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统一了六诏,最强盛时期的南诏,疆域包括今云南全省及四川、贵州和广西的一部分,势力达越南、缅甸和老挝。

天宝九载(),南诏首领与唐驻云南的地方官产生冲突,关系破裂,于是领兵反叛,双方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几十年,直至贞元十年(),南诏首领与唐朝使臣盟誓:“请全部落归附汉朝(即唐朝)”。至此才成为唐王朝的一部分,虽说此后还断断续续有些波折,但也说明了这么一个基本的现实:在此前这一时期,云南全境基本上是脱离了唐朝的管辖范围,考虑到陆羽著《茶经》系在年左右,属于“域外”的云南之茶不被陆羽记载也就可以理解了,至少,陆羽在这件事上还是很讲政治的。

即便这样,陆羽的论述也难称完美,囿于客观困难,一些茶产区未被发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除以上8道43州郡,44个县外,“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认为,唐代的茶区尚有下列地区:

扬州。属淮南道,产蜀冈茶。五代毛文锡《茶谱》有记载:“扬州禅智寺,隋之故宫,寺旁蜀冈,其茶甘香,味如蒙顶焉。”越州的剡县。属浙江东道,相当于今浙江嵊县地方,产越州剡溪茶。著名诗僧皎然曾在其诗作《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提及“剡溪茗”。夔州的茶岭。属山南道,相当于今四川奉节、巫溪、巫山、云阳等地。此处产茶岭茶。唐韦处厚《茶岭》诗赞曰:“顾渚吴商绝,蒙山蜀信稀;千丛因此始,含露紫英肥。”眉州的南安和武阳。属剑南道,南安在今四川乐山县,武阳在今彭山县,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云“南安、武阳,皆出名茶”,就是佐证。什邡县。属剑南道的汉州。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云:“什邡县,山出好茶。”黔州的黔阳。属黔中道,相当于今四川彭水、黔江等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言:“蜀之茶,则有……黔阳之都濡……皆产茶有名者。”江州的庐山。江州属江南道,相当于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彭泽、湖口、都昌等地。江州的庐山产茶,开始于西晋或东汉时期。这从白居易的诗作《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中“架岩结茅芋,壑开茶园”描述茶园栽种茶树的情况中可窥一斑。

受此启发,笔者以为,陆羽《茶经》提江西茶产,只是袁州与吉州,当然有失偏颇。江西尚有洪州茶产区该当记上一笔。洪州即今江西南昌,属江南道。洪州出产的西山白露茶在唐时已经风靡一时,李肇在《唐国史补·叙诸茶品目》中称“睦州有鸠坑,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牙”,已经将它列为天下十大名茶之一。而据史料记载,陆羽对江西茶区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唐至德元年(),他来到江州(今九江),继而到洪州(今南昌),又应邀上庐山。随后,又在彭泽县结庐,隐居了一年有余。

《茶经》成书后,他继续到江西茶区考察,建中四年(),陆羽又来到信州,在茶山寺(今上饶一中)旁建宅隐居,他环居植茶,凿石得泉,品茶品泉,自得其乐。其后,他还深入到饶州的鄱阳、余干等地茶区,留下了很多佳话。作为茶神,江西吸引他的,惟茶而已。至于江西的另一个重要茶产区浮梁县,尽管在《元和郡县图志》里有“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的记载,但因其与《茶经》成书时间相距60余年,是否之前即已大规模种茶已不可考,只能存疑。

唐代饮茶之风逐渐普及,尤其是宋代渗入普通家庭之后,茶叶的种植区域、加工技术、品种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着品饮习惯的不同,饮茶方式的变化,茶叶的品种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唐代的蒸青饼茶为主,到宋代的龙凤团饼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是一个茶人们对茶叶认识的不断成熟、不断深化的过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3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