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潜,他的田园生活

“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单瓢镂空”,这样凄苦清贫的生活曾伴随陶渊明的年少时节,其实他的曾祖陶侃也是出身寒门,后来凭借军功官至大司马,但是陶侃依旧不被士族所看好,常常奚落他。可惜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家境早已落寞,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陶渊明少时既深好六经,有着达济天下的宏图志愿,他又厌恶世俗,不慕名利,这对于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仕途坎坷,归隐山林迫于生计,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入仕,曾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是这期间仕途坎坷,他不耐烦整日郁郁寡欢,屈心抑志,这时的朝中士族篡乱,动荡不安,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在四十一岁时毅然决然的辞去了任职年仅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而去。在这归隐的二十二年间,他的生活虽然窘迫,但是他依然坚持耕读自娱,以诗酒为伴,此生未再入仕。我们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出,他的归隐是不同于其他诗人的,他由仕而隐,对于过去非常坦率,真诚的言语自己羞愧于过去的“心为形役”,“误落尘网”,又欣喜于自己迷途知返,他在辞别官场后,所体现出的归途之乐,安居之乐,天伦之乐,田园之乐等等言语都是非常真诚,而且亲自耕种,在南山下种豆,杂草非常茂密,豆苗稀疏,早上起来打理田地,晚上披星戴月,拿锄归来。理想永不灭然而,人并不能完全的脱离过去,独立的生活在现在,彻底无视身外世界。少年时的济世热血心肠,田园外的社会离乱,都常常让陶渊明平和的心境掀起波澜。所以,他的诗中也展示了他心中的另一个层面。那秋夜的凄冷,书室的孤寂,自己的辗转难寐,继而起身弹琴,对影独酌,这样的氛围,诗人的活动都笼罩着惆怅,悲凉的感觉。虽已脱离官场,但是理想并没有泯灭,冲淡平和之中,隐藏着炙热的爱与恨,只有历经忧患之人,才能读懂陶潜的诗文。他的田园诗以物我合一为特色,他的笔下的田园景物,既与生活息息相关,又源于诗人的秉性真率,出于自然,又归于自然,平淡中有奇奥,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短短几句,意境悠远。清虚淡雅,物我合一陶渊明诗歌的意境与风格,并不仅仅限于白描的艺术手法,还在于诗人已参透玄机,悟得了田园山水的真正品格,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自然地万物,诗人的形神,道的虚静无为,清淡中又蕴含哲理。陶渊明隐逸的人格中,还充满着真是淳朴的一面,这样的诗人,是我们的宝藏,无论在哪里,都能坚持自我,活出真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