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的起源其实与钱无关,和田园诗人陶

我们现今所说的工资,也就是“薪水”,其实本意和“钱”是没有关系的,在古代这个词原本是指“打柴汲水”,那最后怎么会引申成工作酬劳的“钱”呢?

根据《南史·陶潜传》记载:

陶潜送给他儿子一个仆人,并写信说:“你每日生活开支费用,自己难以供给自己,现在派一个仆人来帮助你打柴汲水。他也是人家的儿子,要好好待他。”后来人们便把工资叫做“薪水”了。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在中国古代的官员俸禄制度中,官员的俸禄主要有土地、实物、钱币等几种形式。东汉以前,一般俸禄都发放实物,像是粮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货币形式作为俸禄发给朝廷官员。

在魏晋六朝时,“薪水”一词除了指砍柴汲水外,也逐渐发展为日常开支费用的意思,例如《魏书·卢昶伟》中记载:“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这里的“薪水”就是指日常费用。

▲“薪水”起源。(示意图)

而古代官员俸禄的名称不止一种,如“月给”“月薪”“月钱”等,而明代曾将俸禄称“月费”,后又改称为“柴薪银”,意思是帮助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开支的费用。

回过头看现代人也都是按月领工资,主要也是用来应付日常生活的开销,因此,人们才把工资称为“薪水”。

除了产生“薪水”这个常用语之外,陶渊明还有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传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朝廷派了一位监察官(督邮)来视察,下属们劝陶渊明要正装出迎致礼,陶渊明慨然叹气:“我不能为五斗米(微薄俸禄)向乡里小人折腰。”当日解去县令印绶,辞官而去。

陶渊明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高,朱光潜认为只有屈原和杜甫可与他比拟,叶嘉莹认为,汉魏两晋之间四言诗写得最好的,是曹操和陶渊明。然而,在晋代,陶渊明地位却一点也不高,他在当时被认为辞藻不华丽,直到去世到南北朝时,因王弘与颜延之的赏识,陶渊明的名声才渐渐高起来。

唐代以后,陶渊明地位进一步提高,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著名诗人等都有作品推崇陶渊明,杜甫首先将陶渊明提升到文学经典地位,宋代时,陶渊明地位达到极盛,自此屹立不倒,苏轼更认为陶渊明的成就比杜甫、李白等人更高。

陶渊明善于歌咏田园生活,吟咏田园的自然美,所写田园风景闲静和穆。如《归园田居》、《劝农》等,可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赞美隐居生活,自然清新,被视为田园诗的开创者,它的主要题材是隐居生活和乡土风光,比如他的代表作《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本诗清新脱俗,闲静清雅,主人公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沉浸在大自然中。东篱悠闲,菊花高雅,作者从容自得,不受限制。斜阳照耀下,山上的烟岚不断变化,飞鸟结队回来,找到托身之所,在即将降临的黑暗中,飞鸟联翩归山,显得渺小无助,转瞬即逝。

诗人在一片黄昏美景中体会到一份宇宙和人生的真谛,想弄清楚说明白,却不是语言所能传达的,因为这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人生境。最后一联“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用了《庄子》得意忘言的典故,认为“真”的意蕴是不需语言说明的,人为分析愈细,反而离真实愈远。此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在国内外都备受推崇,受到极高赞赏。

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更有“田园诗之祖”的美誉,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文学史上地位崇高,深受士人重视和敬仰。

参考资料

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李长之.《陶渊明传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1-01.

顾彬(WolfgangKubin).《中国文人的自然观》.马树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