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jv1gsjo/追求自己不该追求的东西,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也就是佛经中说的“求不得”。有的人一生中都在追求那些自己“求不得”的东西,所以一生都在痛苦中度过,也有的人拿得起,放得下,遵循自己的内心,最终过上了人人羡慕的生活,陶渊明便是后者。提起陶渊明,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生活,俨然是自古以来人人向往的田园生活。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只要做出一个决定,就能够改变人生,陶渊明的抉择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只不过是放弃官场而已。陶渊明一生多次出仕,最早是二十岁的时候,为了谋一个生路,出任过低级官吏,但已经不可考证了;到了二十九岁,出任州祭酒,有断断续续地闲居,再出仕;而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出仕,便是在彭泽县当一个小小的县令,那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多年的游宦生涯,他对官场上的一切看得明明白白,他也厌恶这样的迎来送往,厌恶卑躬屈膝,所以他选择回归田园。突然的醒悟,历史上少了一个不知名的官吏,多了一个伟大的诗人。公元年,距离陶渊明辞官回归田园,已经过去了八年,他已经五十多岁了。辞官以后,他越发觉得田园生活才是他人生的追求,而闲居田园的生活,也常常引发他对人生的思考,他人生中大量的诗歌,便是在这个时期写下的。而今天要说的,是他《杂诗》中的第一首,前四句感叹人生之无常;中间四句喟生命之短暂,劝人珍惜时光;后四句勉励年轻人,趁着大好时光去努力。“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人生原本就像那无根的树木、无蒂之花,也想那路上随风而起的尘土。“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生命如尘埃随风飘荡,历尽了世间的磨难,都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了。命运确实是飘忽不定的,而种种的际遇,都会使人不断地发生改变,人也随之发生改变,所以到了最后,人也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这四句诗,语句很平常,却有着很深的寓意,两个比喻,便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体验写了出来。“落地为兄弟,何必亲骨肉”,既然都不是最初的自己了,又何必在乎这骨血之分呢?“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遇到高兴的事情,就应该及时欢乐,有一壶好酒,就邀请邻居一同开怀畅饮。“四海皆兄弟”,是儒家的博爱思想,有了一定阅历的陶渊明,对于人生的悲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他并不被这样的悲剧所困扰,反而是转向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美好抚慰失落,在田园和邻里的情谊中,找到别样的人生。“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人生中的壮年不会有第二次,就像一天之中不会有两次早晨一样;“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趁着年华大好的时候,应该勉励自己,毕竟岁月从来不会等待人。这最后的四句,现代人常常用来劝告和勉励年轻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不要等到光阴逝去才追悔莫及。但陶渊明写这两句的本意,是想要年轻人及时行乐。一个人的一生有几十年,对于人来说,有时候会觉得这几十年的时间很漫长,但年老之后回首往事,也觉得不过是白驹过隙,如此短暂。在陶渊明眼中,官场是这般的腐朽黑暗,社会也是如此,既然人生不能够自己把握,那人生中偶尔出现的欢乐,应该及时抓住,尽情地去享受这片刻的欢愉。虽然时代理解不同,但也不能掩盖这首诗的魅力,朴实的语言,深刻的内蕴,都能够引人深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