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玲玲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r8vgaq7.html西子湖畔优美古风中国风{SONGMUSIC}{3ddffcdf12ac96a96bcfda}01:19来自创作者kU2IMjlsSV
诗情画意,感受诗歌之美,领悟诗歌之情。
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我们从诗人的诗句中来领会诗人的性格和做人、做事的准则。以及对世俗的看法和观点。下面一起来读:
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中无酒,诗人却将其归入饮酒二十首,且成为其中冠冕,原因就在于其意象的捕捉与构成具有直觉无意识的酒神精神的特点。
诚如古人所说:“这首诗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俱偶尔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
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其一点‘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道书千卷,佛经完万叶,犹不能尽厥蕴,故但以‘欲辨已忘言’五字喝断‘此中有真意’之间。
虽然,固已言之矣,不曰‘采菊东篱’云乎?”“偶尔之兴味”,即审美的直觉无意识状态。从此状态中蜕化而出的诗歌意象,才能获得“境在寰中,神游象外”的悠远不尽的意味。这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
这里,相与归还的鸟儿和悦欣慰,它们没有了彷徨,没有了迷茫,也没有了离群之悲伤。它们投射着诗人摆脱“超我”的孤独迷惘后,精神获得巨大的归属和依托感,从而呈现出自由而宁静欢畅的心情。
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心体念是这首诗真意之所在,也是《饮酒》诗及陶渊明诗歌的终极目标。(后面这一段是中国教育出版社、陈志刚先生对这首诗的解读。)
#人文#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课:叶嘉莹讲古诗词精选¥40¥5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