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日报全媒记者龙群黄梦如张程袁昕/摄)6月,从彭泽县黄花镇黄坂村、光辉村的高空俯瞰大地,一片片阡陌纵横的防草绿布倚着山坡蔓延开来,在防草绿布的间隙中挺拔着身姿的是一棵棵栽好的黄花菜。待黄花菜成熟,每亩产量在至公斤,按照市场行情每亩干花收益预计元。
昔日,黄花人觉得家乡的土地贫瘠生不出更多的钱来,外出打工才能有活路,这里一度成为“空心”镇。东红村的大棚蔬菜、光辉村的苗木、大塘村的螃蟹养殖、裕丰村的食叶草、黄坂村的林果、峨峰村的樱花谷、马路村的稻虾养殖……而今的黄花镇,整合了如“遍地黄花”般的各类“宝藏”农业资源,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发展,通过特色农产品强化“黄花分外香”品牌建设,全力实现“一乡一主题、一村一品牌”现代农业产业目标。
黄坂村黄花菜种植基地
特色产业——产业振兴“敲门砖”
黄花,又名萱草,黄花镇种植黄花的历史由来已久,相传因黄岭乡老屋湾到黄花东红村程园组带有大面积的黄花菜,当地人称黄花畈,由此而得名。近年来,黄花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充分挖掘荒山坡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黄花菜”就是其中之一。
黄花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以镇之名创新推出“黄花菜”项目,联合黄坂、光辉、东红三村试点打造亩“黄花菜”产业。“黄花菜”产业采取镇、村、企三方合作的方式运营,政府租赁村集体流转的土地,向企业购买种苗,并承担村里负责种植与管理所产生的费用,包括聘请脱贫户栽苗、施肥、除虫、采摘等,企业则提供种苗以及种植与管理方面技术,且负责所有黄花菜的收购、加工与销售。通过这种运营模式,村集体经济每年至少增加7万元。
光辉村苗木基地
“我们已经为30多户脱贫户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他们利用农闲时间到产业基地打零工,既能照顾家庭还能增加一些收入。”黄坂村党支部书记韩新强说,他们村中种的这些黄花,既能通过采摘产生经济价值,又能结合周边打造休闲农业,开发观光旅游价值。“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在黄花镇,古话中的“遍地黄花”已写成了“遍地宝藏”的乡村新故事。
——“遍地黄花”的黄花镇遍地是“宝藏”,难的是有“挖宝”的觉悟。黄花镇以“抛砖引玉”之势,打开了念好“山字经”致富的第一道门,那就是在光辉村陶皇山建立苗木基地。该村采用“理事会+合作社”的模式发展苗木产业,由村组成立专门的土地流转理事会,将山脚林地、四荒地等余亩进行统一流转,理事会又将这些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全部转让给一家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按照合同约定,合作社利用承包的土地以及山林资源种植苗木、花卉、果树等,每年付给理事会10余万元承包费,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同时,还能吸纳周边50余村民就业,带动他们增收致富。目前,黄花镇已基本形成了以蔬菜、水产、苗木和生态旅游为主的产业布局。
——“遍地黄花”的黄花镇遍地是“宝藏”,难的是有“聚宝”的能耐。黄花镇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守住了打好“特色牌”致富的第二道门,那就是精心打造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集现代种植、加工、物流及休闲农业三产融合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黄花镇党委副书记温雨蒙说:“目前,产业园面积达亩,其中蔓谷二期亩,樱花谷亩,三欣农业亩,螃蟹养殖基地0亩,大棚蔬菜亩,众优精深加工区平方米,黄花菜亩,这些产业还能带动周边村民积极就业。”
东红村蔬菜大棚
——“遍地黄花”的黄花镇遍地是“宝藏”,难的是有“识宝”的返乡人。黄花镇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发展载体,敲响了用好“开荒术”致富的第三道门,那就是吸引黄花人返乡归巢。近年来,黄花镇凭借多山多水、丘陵纵横、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优势,通过改革与规划,盘活山地资源,努力探索“空间变资源、资源变资产、村民变员工”的乡村振兴路。外出务工多年的马路村村民张志勇看着过去的荒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后,选择返乡做种稻养虾的“新农人”,经过一年的劳作,张志勇承包的水田粮食总产量达到7.5万公斤左右,收获成虾1.5万公斤,全年收入大概15万元。如今,黄花镇以各种特色产业搭起了返乡群众致富新希望,还有很多像张志勇一样的黄花人,选择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示范引领——产业振兴“试验田”
俗话说:“等得黄花菜都凉了”,但在黄花镇,“黄花”可没有那么容易凉。产业有了、能人有了,该镇“趁热打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以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全面振兴为目标,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破百万明星村”,由“先富”带动“共富”。
围绕着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黄花镇提出党建引领“党建+”工作模式,开展强组织、强队伍、强机制建设。其中,东红村率先建立了“村党总支——龙头企业——党员能人”组织体系,因地制宜狠抓产业项目,让支部引领项目发展,把龙头企业开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能人吸引在田间地头,精心描绘出一幅“产业‘不凉’,致富‘真热’”的乡村振兴生态图景。
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思路,重构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东红村将农村闲置土地进行流转盘活,把政府下拨的扶贫资金量化到人,在明晰股权的基础上统一把扶贫资金入股村集体经济项目,农民转变身份成为股东,以资金入股、农户参与、大户管理、利益联结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化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将城市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进行整合,开拓出适合东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
“我们成立了以村‘两委’为主导的绿安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建设了余亩钢构温控大棚,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西瓜等时令蔬菜瓜果。”东红村党总支书记朱结祥说,截至年,合作社已连续五年稳定增收。“今年新分出16个大棚约亩地承包给大户种植西瓜,由承包大户全权负责种植、管理、销售,村里只收取承包费,这16个棚今年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12万元左右收入。”专门负责大棚相关事宜的东红村党支部副书记朱胜忠说道。
江西省众合供销智能集配中心
以“党建+”为引领,东红村集体经济收入成功突破百万元,成为黄花镇乃至彭泽县农村集体经济“领头羊”,该村党总支还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年度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为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黄花镇在东红村原有大棚基础上,联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内6个村,继续流转土地启动蔬菜大棚二期建设,实施“七村联建,以强带弱”工程,共享产业红利。
同时,黄花镇积极引进专业冷链物流公司——江西省众合供销智能集配中心,蔬菜上市时,集配中心便将大量蔬菜进行预冷降温处理,实现蔬菜市场“淡季不淡、旺季不烂、超季反季、四季均衡”,畅通农产品产、供、销全产业链;该镇还对镇村的优势农副产品统一注册“黄花分外香”商标,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融合发展——产业振兴“孵化器”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产业如何旺,“三产融合”是关键。在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路上,黄花镇从未停止“追花”的脚步。每年阳春三月,黄花镇峨峰村樱花谷中的樱花竞相开放,一度成为游客观光游玩的打卡地,樱花也成为该村的一大产业特色。
峨峰村樱花谷的樱花
近年来,围绕打造“一村一品”的建设目标,峨峰村将一些村民的自留地以及闲置土地进行流转平整,先后种上多个品种的樱花,总面积达多亩,黄花镇结合樱花谷产业,与蔓谷一期形成联动发展,融合山水田园文化元素,打造占地面积亩的特色主题研学田园综合体——“蔓谷田园渔乐世界”,进一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东红朱子文化村
同时,黄花镇利用自身优势,加速推动“产学研游”融合发展,如在周边布局建设紫阳研学部落、朱子文化村、乡村振兴交流中心、国学馆、羽仙私塾、儒学园等。“我们村以前都是在做传统农业,现在土地被集中利用起来,村庄也大变样,很多空着的老房子被改造成了景点,感觉自己像是住在景区里!”朱子文化村村民时常这样感叹。在研学部落,学生或游客可亲手播种、填土、浇水,他们能够近距离认识蔬菜种植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方法,亲自体验种植的辛苦和乐趣;在朱子文化村,国学馆、羽仙私塾、乡村振兴交流中心、法律讲坛等比邻而立,漫步儒学园可深刻感受国学经典,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美不美,看乡村;富不富,看乡亲。向着高质量“共富”的目标,黄花镇探索乡村振兴的步伐愈加紧凑有力。未来,黄花镇将继续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通过加强产业培育,升级“黄花菜”产业,做大蔬菜、水果、药材、仓储产业,加快樱花苗木、大棚蔬菜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龙头产业和特色产业齐发展、推动“黄花分外香”系列产品争创“三品一标”、推动朱子文化村申报国家AAA级乡村旅游点,多维度助推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