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洪峰赛跑每一步都要抢在前面

来源:海外网

近日,湖北恩施防汛应急救援分队用冲锋舟转移被困群众。谭华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入汛以来,重庆、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长江、淮河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江河湖泊防汛形势严峻。

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环环相扣,这些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对防汛抗洪具有怎样的作用?记者采访了一些防汛一线的工作人员。

近几日,长江今年第2号洪水、淮河今年第1号洪水相继形成,太湖继续超保证水位,多地防汛抗洪形势严峻。

在这场与洪水赛跑的“接力赛”中,只有把责任落到防汛救灾全过程、各层级,才能有效减小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损失。

监测预警——

读懂气象“天书”,为决策提供可靠建议

“五强溪水库处于调度关键时期,一小时后会商讨论上游区域降水情况!”7月11日是周六,下午3点,湖南省气象台副台长、首席预报员陈静静接到单位的紧急电话后,马上赶往单位。

了解周边区域近期降雨情况,对水库调度等汛情应对工作非常关键。气象预报员的工作,就是运用科技手段,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当发现有灾害性或是关键性天气征兆时,及时发出预警。

湖南省气象台的业务平台上,预报员们聚精会神地分析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系统,查看过去24小时的降雨实况和高空、地面天气系统,并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对比。陈静静敏感地捕捉到模式预报的偏差,以及菲律宾附近洋面上的热带低压系统可能对强降雨带的影响。结合10多年的工作经验,陈静静认为省内强降雨过程并不会减弱,而是受到热带低压系统影响,会向后推迟2到3天。可喜的是,这样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近期省内的防汛压力。

强降雨过程到底会“减弱”还是“推迟”?大家开展了激烈的“辩论”。晚上8点,新鲜出炉的气象预报传到省里的防汛调度会现场,为决策者们提供了可靠的建议。

进入汛期以来,随时待命、24小时轮流值守对气象预报员们来说是常态。

据介绍,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是根据大气运动方程,通过大型计算机计算,获得未来气象要素变化的方法,也是天气预报的重要手段。“有些情况下,看到同样的数值,不同预报员的结论可能不同。”陈静静解释,“这时,就需要集体会商研判,确保预报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气象预报员们不光要做好未来10天的天气预报,还要做好短时监测,及时发布暴雨、强对流天气预警。而每一份气象预报,都浓缩着海量抽象的数据和瞬息万变的天气图。

堤库排查——

用好“千里眼”,不间断巡查,避免把小问题拖成大险情

点开水利工程动态监管平台APP,县内主要水库和河道的情况一目了然。“这是石牛镇复兴寺水库传回的图片和数据,能看到该水库周边这两天没有降雨,水位在安全位置。”四川梓潼县水利局河湖保护和水利管理股股长刘勇指着屏幕介绍。

入汛以来,刘勇和同事们每天通过监管平台了解水库情况。今年主汛期,分布在梓潼县境内主要水库、河流、山洪灾害点的99套动态监管系统实时将信息传输到县防汛指挥平台。

“动态监管系统是堤库巡查中的‘千里眼’。”刘勇告诉记者,如果发现某个水库出现异常,就会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巡查核实。

梓潼县建有各类水库座,水利工程动态监管成为确保汛期安全的重中之重。从年起,该县陆续建设了一批动态监管系统。这套动态监管系统还可在电脑上同步运行,“如果水库出现险情,电脑系统上受险情威胁的区域便有红灯闪烁,并发出刺耳的提示音。”刘勇说。

涪江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而梓潼的母亲河——潼江是涪江的一级支流,全长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在汛期给全县安全带来较大威胁。

此外,梓潼县在宏仁闸坝和文昌闸坝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与防汛办预警监控平台连接,主要作用是监测闸坝降雨前、降雨后的水位变化,如果出现险情,将第一时间通知河道沿岸的居民转移。

堤库排查是防汛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早预判汛情,降低灾害损失。在湖北荆门,沙洋县毛李镇水务管理站的水利技术员姚翔,也同样从事堤库排查工作,一天三次巡检确保险情发现及时、处置及时。

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姚翔像往常一样,在长湖巡堤。在堤脚开的Y字形导渗沟旁,一处直径2厘米的洞口一直有水翻涌出来,流速较快,水质清澈。他立即用手在洞口探摸,发现水比较凉,水流中不时还带出细沙。

“是管涌险情!”初步判断后,姚翔立即插上小红旗作标记。随后,姚翔和同事们对管涌处压浸台进行了处理。

长湖位于荆州、荆门、潜江三市交界处,是湖北第三大湖泊。自该湖6月29日超设防水位以来,当地一直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

由于高水位运行多天,湖堤背水面渗水严重。13日下午,沙洋县水利和湖泊局总工程师黄奇轩提出处置意见,在堤脚处每8至10米开一条Y字形导渗沟,导滤排水,确保堤坝安全。姚翔随即组织群众开挖。

“这条导渗沟挖的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与附近的排水沟连通,水排不出去。”“这里脚踩的泥巴还是稀的,Y字形的沟还需要往堤身上面继续挖40厘米”……“90后”姚翔,工作时格外稳重老成。

身后是20多家农户、亩良田、亩鱼池,姚翔说,高频次的巡堤就是为了查险,避免把小问题拖成大险情。

应急处置——

做好预案,明确分工,及时反应,抢险排危不慌乱

“熬了4天3夜,终于要通车了!”7月13日,轰隆一声巨响,悬在公路上的危岩掉了下来,张维玲舒了一口气。

张维玲是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沙沱社区抗洪抢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社区应急站站长,也是社区的支部书记。

今年以来,彭水县遭受了数次暴雨洪涝灾害。县交通局负责因灾导致的交通基础设施损毁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因暴雨洪灾引发的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事发乡镇街道及时疏导群众……县防汛指挥部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分工。为抓好抗洪抢险工作,彭水组建消防、综合应急救援等6支队伍,39个乡镇街道各组建一支人数不少于15人的抢险队伍;在郁山等地组建8支专职消防队伍,共计多人。

今年4月,彭水印发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对于如何开展应急抢险,明确了现场处置指挥部架构、防汛抗旱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地质灾害发生后,彭水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公安交巡警、电力、地质队、公路管护、社区干部等人员第一时间行动,及时处置险情,预防灾害进一步扩大。

受连日降雨影响,7月10日晚,沙沱社区和另一个村的交界处,有段重要公路边坡岩层崩塌,阻断交通。在地质灾害处置现场,地质队员用无人机查看等方式,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地质勘查,公路管护中心抢险队员正在研究制定排危方案,张维玲等人正负责组织疏散群众……

经大家现场会商研究,决定采取爆破方式排除危险。可天气不好,岩层条件复杂,往来群众也较多。

这次抢险,施工人员用坏了1台空压机、3个乾坤钻,成功爆破后共清理了多方碎石;张维玲和同事为劝走不愿绕行的群众,说话说得嗓子冒火。当天傍晚,公路终于重新恢复通畅。

受灾群众安置——

分批、有序转移,做好心理疏导,24小时不离岗

“爷爷,我帮您拎东西。”7月14日清晨5点半,江西彭泽县住建局干部宗昕早早赶到渡口,迎接当天第一批从棉船镇转移出来的受灾群众。

13日上午,长江水位有持续上涨趋势,棉船镇防汛军地联合指挥部发出《防汛紧急安全撤离动员令》,力争两天内分批、有序转移群众。当晚,宗昕和同事们接到任务,进驻马当中心完小安置点。

江西省要求,各地要加紧落实好足够的床铺、草席、毛毯、毛巾被、饮用水等救灾物资,做到受灾群众一入住便及时配发。在安置点,宗昕和同事们轮换值班,24小时不离岗。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安抚受灾群众,询问群众需求,做好心理疏导。

14日一大早,宗昕和同事们赶紧将备好的矿泉水、衣架、水桶等,整齐地摆放到折叠床旁。73岁的殷志勤刚到安置点,宗昕便安排医护人员,及时为她做了体检。

“心理辅导很关键。家乡进了水,大家情绪都不高。”宗昕说,要注意群众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全力以赴解决他们的困难。截至7月14日18时,马当中心完小安置点已累计安置人。

同样是14日早晨,转业待安置的永修县人武部部长汤王东乘坐冲锋舟,再次进入修河流域。12日19时40分,修河三角联圩溃堤,河水倒灌入圩,多个行政村被淹。

“还有没有老乡?”汤王东手拿扩音器,不断喊话。“喂!”远处的两层小楼下,有呼喊声传来:“等一下——”

随行的县人武部副部长宋春水介绍,看似平静的水面实则危险重重,冲锋舟都配备当地向导,排查高压电线等隐患。在有水草的地方,要及时关闭发动机,手动划桨;有涵洞的地方可能有旋涡,必须警惕……反复几个来回,冲锋舟才逐渐靠近小楼。

截至14日14时,永修县三角乡受灾面积约3.5万亩,共转移安置群众人。

(综合王云娜、张文、林忠伟、范昊天、刘新吾、赵勇、朱磊、王丹报道)

《人民日报》(年07月20日第13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