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青春痘最好医院 http://m.39.net/news/a_9113049.html
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
祛邪扶正与移风易俗
——评南宋胡石壁判巫案
据《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南宋理宗年间,荆南(今湖北荆州江陵等地)地区巫风盛行,常常有巫师以左道惑众,危害百姓。有一个名叫黄六师的巫师建造了一间庙宇,在其中供奉所谓通天三娘、孟公使、黄三郎等未入官府祀典的邪神,周围信奉的百姓很多。县学的李学谕因其父生病,遂请黄六师以巫术治病。此事为官府所知,随即展开调查。
官府从庙中搜出木人戏面等物。审理此案的胡石壁认为“巫觋以左道疑众者当治,士人惑于异者亦可责”,黄六师庙中供奉的诸神不入祀典,是为淫祀。可见黄六师是以旁门左道,作孽兴妖,假借鬼神之名,行乱政惑众之实,若不严加禁止,恐怕将来会“埋桐人以造蛊,用生人以代牲,何所不至哉”。即会出现杀人祭鬼等更为严重的犯罪。故判决焚毁黄六师所建庙宇,将庙中所搜查出的木人戏面等尽数销毁,黄六师本人杖一百,编管邻州;李学谕身为士人,却受巫觋迷惑,着革除学谕之职。
胡石壁处理此案的依据是什么?按照宋律,对挟妖术以害人的巫师要“执左道以乱政,杀;假于鬼神疑众,杀”。对不在官府祀典名录内的淫祀,要统统毁去;《宋刑统》卷十八《贼盗律》有厌魅呪诅条,对巫师的种种行为作出过规制“诸有所憎恶,而造厌魅及造符书呪诅,欲以杀人者,各以谋杀论,减二等。于周亲尊长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各不减。以故致死者,各依本杀法。欲以疾苦人者,又减二等。子孙于祖父母、父母,部曲、奴婢于主者,各不减。即于祖父母、父母及主,直求爱媚而厌呪者,流二千里。若涉乘舆者,皆斩”。即对他人出于憎恶而使用厌魅之术或制造符书进行诅咒的,以谋杀罪减二等论处。如果是对父母等尊长施行的,不减二等直接论处;如果威胁到车马等公共交通安全,皆斩。
“厌”术有很多种,宋代官方对此也有详细说明,常见的有对刻画施术对象(多为其愤恨之人)画像,雕刻其替身(多为木质),在上面用针扎、绳捆进行巫术诅咒,比如该案中从黄六师庙宇搜出的木鬼;“魅”则笼统的解释为“妄行左道、假托鬼神”;呪诅即诅咒,自不必解释。此类行为按照现代刑法观念属于迷信犯,客观上无法产生危害效果,不用进行处罚,但以宋人视角观之,其性质则颇为恶劣。
历朝历代对厌魅之术,都忌讳甚深。一方面是因为古人相信鬼神,也相信这些操弄厌魅之术的巫师,确能对他人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此类罪行一旦出现,伴随的往往就是大规模的株连,如汉武帝晚年的巫蛊案,前后株连数万人。因此,厌魅之事会引发极大恐慌,破坏社会稳定,唐以后皆把此类行为归入“十恶”中的不道,违反者处死。
既然如此,那该案之中,为何黄六师最后仅仅被判一百杖,编管邻州?原来是胡石壁认为该地尚巫风气日久,以前从未对此类行为作出过处罚。朝廷刚刚开始移风易俗,如果严格按照律条,将黄六师处死,恐怕会令民众难以接受。所以从轻发落,避免不教而诛。以后再有此类案件,严惩不贷。
胡石壁作为一名司法官员,严格依法办事,他取缔黄六师寺庙的标准是该寺庙所供奉的神灵不在官方所列的祀典之内,是应该被捣毁的淫祀。黄六师本人也有妖言惑众和造木人行厌魅之事的行为,按照律条,本应处死,但他最后对黄六师轻判一百杖,并不是罔顾律法,而是有对现实社会的背景考量。
其实整个宋代都有尚巫右鬼的问题,《宋会要辑稿》中出现过民间巫觋肆虐的大量记载“广南东西路民间有师巫作为淫祀,假托神语蛊惑黔首,两广之民,信向尤盛”“江南风俗,循楚人好巫之习,闾巷之民,一有疾病,摒去医官,惟巫之信”“饶州乡落之间,信用师巫,弊溺流俗”。面对这种情况,公元年,洪州知州夏竦向朝廷建议严厉打击巫觋犯罪活动“当州东引七闽,南控百粤,编氓右鬼,旧俗尚巫。在含乐巴,已尝剪理。爰从近岁,传习滋多。假托吉祥,愚弄黔首,动绝性命,规取财货……其如法未胜奸,药佛谬疾,宜颁严禁,以格妖风”。
夏竦的奏疏引起了宋廷的重视,宋廷随即颁布了一系列禁巫诏令,对巫觋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打击。在打击过程中,许多司法官员祛邪扶正,以移风易俗为己任,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事迹。如京兆府高陵县,有巫觋凭据府君神祠,“日言祸福,箫鼓歌舞通昼夜”,为害一方。知县蒲师道将巫觋“绳以严法,籍其材而夷其庙”。又如神宗朝的江州彭泽县,民俗“尚鬼而信巫”,巫觋往往声称某人或某时有灾,妖言惑众以敛财。知县李撰召来群巫,要他们当庭预测,如果预测不准,便要受到严惩。群巫只得承认自己的欺骗。知县于是下令:“敢有复假鬼神造言惑众者,坐之。”一方因此而安。
在禁巫的过程中,以夏竦、胡石壁为代表的司法官员没有一刀切,而是甄别情况,疏导结合,体现出了高超的法律智慧。对那些为非作歹,犯有杀人祭鬼、厌魅呪诅等行为的巫觋,予以严惩。而对于一般的巫觋,往往责令其改业了事。在移风易俗的同时,避免了打击面过宽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