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人陶渊明田园春尚好,故人归不归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nb.ifeng.com/a/20190604/7486762_0.shtml
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源头可追忆到先秦的诗经,若谈论到中国山水田园诗,陶渊明肯定是绕不过的坎。他是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陶渊明(或年—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他出生没落的官宦之家,自少年即丧父,物质生活虽然贫乏,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他努力学习,常常抒发己志:一方面他说“猛志逸四海,鶱翮思远翥”,颇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匡庐山水和田园风景,也使他爱好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自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到晋代门阀制度已然十分严格,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看透了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陶渊明认识到自己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29岁时他在官场一度混迹,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以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由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最后一次为官是当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即在家乡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隐居期间他撰写《五柳先生传》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在田园生活中他改变了鄙视劳动的态度,认识了劳动的价值;也在与农民的共同劳动和交往中,对他们产生了亲切的感情。在他晚年,生活贫困,“老至更长饥”,但他不受“嗟来之食”,拒绝权贵的馈赠,表现出君子固穷的志气。隐居田园期间,陶渊明描写了大量的田园派诗歌,他被后世名人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诗歌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邈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以及他的隐居生活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两晋时盛行玄言诗,思想内容空虚狭隘,浮浅乏味。而陶诗异军突起,平淡自然,为当时沉闷的文坛吹进清新的春风,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诗表现了淳朴的农村生活情趣,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既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又表现出坚决与污浊政治决裂的情操。他的诗描写乡居生活,讴歌劳动和躬耕自给,这些都是以前的封建文学中所没有的,如《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陶渊明虽然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并崇尚自然,但是追求的不是外物自身,而是心灵之趣。他的诗,是写意,而不是摹象。陶渊明原本是飞翔于田园的慧鸟,至情至性,自由自在是他的本性。因性真直率,故作不了污浊世态下的好官,一旦脱离樊笼,复返自然,喜庆之情,不能自己。当今社会很多人都羡慕田园生活的惬意,可谁又能甘于寂寞隐逸呢?田园春尚好,故人归不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