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细说魏晋南北朝

北京治白癜风好 https://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曹魏年间,随着嵇康等一大批反对传统礼法束缚的文人士大夫的出现,一股放浪形骸、畅游山水的生活方式开始逐渐兴起。到了南北朝时期,琅琊王司马睿建立的东晋政权因为偏安江左,加之受到了世家大族的相助,这导致文人士大夫们无心进取,每日只沉浸于消极避世的玄学思潮之中。而这正好与嵇康等人的做法相吻合,于是嵇康便成了魏晋名士推崇备至的先行者。玄学思潮以老庄的道家思想为基础,提倡遵循万事万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从而强调自然的重要性。为了具备这样的自然品性,时人便需要频繁到大自然中去经受它的洗礼,以此来获得水的灵气,山的精华。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一大批文人士大夫们开始走入逐渐自然,流连山林,一时间竟成了风尚。游览的种类正如前文所言,因为文人士大夫们对嵇康放荡不羁的行为的推崇,使得游山玩水的突然成了名士风度的重要象征,换句话说,凡是想成为上流名士的人都必须要却游山玩水,否则就不会被人认可,而这便是名士之游。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是名士之游的代表人物,他生平极爱游山玩水,几乎走遍了江浙一带的名川大山。像《兰亭集序》里提到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便是最好的印证。此外,据《晋书》记载,王羲之卸任后:“与东土人士尽游览之风,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由此也进一步说明,在上流的文人心目中,效法自然、弄情山水的行为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也不都是崇尚名士这种虚荣的,有一群人他们之所以流连山水,则完全是因为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而选择隐居到了远离俗世的山野田间,而这便是隐士之游。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隐士当属“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曾在诗中叹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纵观陶渊明的生平,他在做了几个月的彭泽县令后,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而辞官归隐的举动,其实正好印证了他口中的那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慨。并且,在流芳千古的《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还曾写道: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漫步在幽静的山林,感受田野间的寂静,这便是陶渊明思想的源泉。后来,陶渊明甚至还勾画出了一幅逃脱世俗,与世长隔的世外桃源,这便是《桃花源记》。最后,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一种不得不提的游览种类,那就是仙游。仙游的出现主要与道教的兴盛有关,道教倡导修养聚气、炼化成仙,而这便要求那些修道之人必须心无杂念,远离俗世、隐居在汇聚天地之灵气的山林之中才能达到这一点。对此,时人成公绥在《仙诗》中就有过一段较为形象的描述:“盛年无几时,奄忽行欲老。那得赤松子,从学度世道。西入华阴山,求得神芝草。珠玉犹戴土,何惜千金宝。但愿寿无穷,与君长相保”。“山中宰相”陶弘景也是仙游中的代表,据《南史》记载,他十岁熟读《神仙传》,辞官后隐居在华阳洞,并创立了道教上清派茅山宗。他自幼便崇尚自由的山野生活,视官场士大夫的糜烂生活为浮云。因此,他将一生的精神都寄托在自然之上: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身既轻捷,喜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游览的目的和意义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极度盛行玄学的特殊时期,无论那些上流社会的文人士大夫们是否真的热爱游览,只要能够借此披上名士的外衣,他们就会不折手段通过游览来成为朝野瞩目的名士。《世说新语》中就曾记载,时人王子敬在游完山水后与人言:“从山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忘怀”,时人顾长康游完会稽山后,也热衷与人盛赞山水之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从这些文人士大夫的举动都可以看出,游览已不再仅仅只是一种兴趣,一种风气,它更像是一种衡量名士风度的重要标准。久而久之,便带来了一股上行下效,全民参与的不良之风,攀比之风。而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将那些真正对朝廷有所抱负的有识之士埋没在了游览风尚的风气之中,从而导致国家制度的缺失,人才的错失,国家的覆灭。至于那些因看透了朝廷的黑暗而选择隐居于山水之间的隐士,他们其实代表了一批向往理想世界的文人团体。这些文人有理想有抱负有满腹经纶的才华,但却因社会的不容、官场的腐败而导致他们不得不居于山水之间。以此来获得一个自我营造的没有剥削、没有黑暗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的只是清雅静谧的自然,有的只是平等和自由的规则。毫无疑问,这样的思想其实也深深的影响了后世,时至今日,诸多的国人心中依然保留着一处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最后,在这种游山玩水的风气影响下,虽说掺杂着很大一部分的人因名和利而披着出游的外衣,但绝大多数人对大自然的喜爱是肯定的,对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是真切的。而万籁俱寂的大自然对于人们的种种喜爱自然也会给予莫大的回报,这回报使得人们在远离尘世的精神世界上得到了莫大的享受和升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