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气盛的时候,读陶渊明的诗文,感觉他活的消极,没有点死磕的劲头,更不用提鸿鹄之志了。如今,再读他的诗文,感觉他活的潇洒,活的真实,活的透亮!一个人的生活里,有诗、有酒、有远方,谁不羡慕嫉妒呢?陶渊明幼时,饱读诗书,体内兼具儒家和道家两种修为。他八岁丧父,是听着先祖的故事长大的,这两位先祖,一是其曾祖陶侃,一是其外祖孟嘉。陶侃是东晋名将,开国功勋,官至大司马,即使到了唐代,仍受人追捧,唐德宗时,陶侃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深受儒家影响的陶渊明,骨子里有曾祖那样大济苍生的豪情壮志,他曾在《杂诗》中写过自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从他五次出仕,五次归隐的经历来看,陶渊明对那个乱成一锅粥的年代失望至极,最终拂袖而去,选择了另一个人生方向。外祖孟嘉,晋代名士,透过现在仍然相传的“孟嘉落帽、孟嘉酣饮、孟嘉结许询”等典故,都能看出他的旷达率真,潇洒不羁。陶渊明在辞官隐居之后的生活,其实更像是致敬外祖父孟嘉,只不过陶渊明活的更潇洒、更不羁、更率真,甚至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生活方式,成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天下第一隐逸者!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这样自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一生有三大爱好:读书、喝酒、著文章,堪比上古无怀氏和葛天氏时代的古朴素民。观其一生,他的人性光芒也的确如此!陶渊明,活的潇洒!宋代大文豪苏轼受陶渊明影响很深,他这样评价: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好一个“贵其真也”,不矫情不造作,不委屈自己的心,世间又有几人能做到。最后一次出仕,他只做了八十三天彭泽县令,就因不想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而去,留下的是史上最牛的辞职信——《归去来辞》,信里这样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老子种地去了,都别来烦我,“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样的生活才是我的菜!陶渊明那一刻,已经下定决心不在官场混了,他辞去的是自认为恶心的生活方式,从此他的世界中便有了那座幽幽南山,有了那片“草盛苗稀”的豆子地,有了那段开满菊花的篱笆墙。陶渊明,喝的痛快!陶渊明的生活离不开酒,一壶小酒醉春秋!想喝就喝,想醉酒醉,“曾不吝情去留”,不论繁文缛节!陶公酿酒时,郡将探望,他索性来个葛巾漉酒,招待客人;陶公无酒喝,刺史王弘来送,他索性来个当场品鉴,大醉而归;颜延之拜访陶公,留钱两万,他索性将钱全都交给酒家,与来客常说的也便是那句:我醉欲眠卿且去。陶渊明爱喝酒,也留下很多饮酒的诗句:引用1: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引用2: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引用3: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引用4: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陶的《饮酒》组诗,有醉态,无醉意,他酒后脑子清醒的很,在诗中或抒情,或明志,或写实,或浪漫,每一句都是心思的真实流露,读来余味无穷!陶渊明,隐的坚决!当年,陶渊明和周旭之、刘程之并称“浔阳三隐”。这三人中,唯独陶渊明是大隐,隐于田间村落,甚至隐于闹市之中,在他心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隐,是思想上的无欲无求,是心灵上的宁静!有人说:隐逸者是无能的表现,是生命旅程中的弱者。我感觉陶渊明不是弱者,相反他更像一个智者,知进退,明取舍,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追求简单,返璞归真,不是谁都能坚持的!公元年,刘裕用棉被闷死了东晋的最后一个皇帝,建立刘宋,历史进入愈加纷争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新的朝代来了,陶渊明有重新出仕的机会,而且朝中也曾派人请他重新出山,可这时陶渊明选择把名字改为潜,并写下了有名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隐居不是混日子,他也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桃源村,没有纷争、没有战乱,宁静祥和,悠然恬淡,千百年来,迷醉了多少布衣百姓!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即使在当代,仍是相当一部分人在人生几度浮沉之后,最终的美梦!公元年,陶渊明卒于隐居的浔阳草屋,他没给后人留下物质财富,因为“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陋室,不允许安放任何一件金银玉器。他给我们留下诗作首,文12篇,当人心累了的时候,每一字每一句都是治疗心伤的良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就是那座南山,永远挺立在后人心里!二十年教坛老马,我是拼命红烛,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各位看官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