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少见的七字成语,你知

公元年的东晋时期,一位诗人为了养家糊口,来到了彭泽县当一名县令。彭泽县归属寻阳郡管辖,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老天还非常少见地下了一场大雪。这天,手下人来到县衙禀报,说是郡守派来了一位督邮来彭泽县视察。已经住进了县城的旅馆,让县令去旅馆见这位督邮大人。你可别小看这位督邮,虽然他的官职不高,但是下层官员政绩如何,全凭他一句话,因此下面有些官员都极力巴结奉承这些人,使他们养成了飞扬跋扈,仗势敛财的恶习。这位县令平时两袖清风,爱民如子,对这些仗势欺人的督邮大人非常痛恨。可是为了保住这得来不易的县令职位,同时也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也只能委曲求全,起身去见这位督邮大人。刚到县衙门口,手下人提醒他:“您去见督邮大人,应该穿上官服,正装其事的去拜见他才是。”县令急忙转身去后堂穿上官服,束上大带,正要整装出发。手下人又把他拦住了:“大人,您就这样空着手去呀?”县令问:“那要怎样?”手下人附身到县令耳边说:“听说这位督邮大人,非常贪财,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想借机敛些钱财。您如果空手去见他,肯定会惹怒他。他回到郡守那里一定会说您的坏话,对您的前程不利。您还是准备些礼物再去吧!”县令听完这话,长叹一声:“罢了,想我为官几年,一身清廉,两袖清风。所得奉银勉强度日,哪有多余的银两孝敬他呀?也罢,我当小小的县令,不就是为了这区区的五斗米吗?我怎能为了这‘五斗米’,向他这样的小人摧眉折腰呢?”于是,县令转身回衙门,找出官印,把它封存好。又写了一封辞职信,让手下人交个那位督邮大人,让他带给郡守。随后,这位县令离开了在这里仅仅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县。这位为了气节,宁肯辞官的县令就是东晋时期有名的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东晋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辞赋大家。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务,最后一次为官,就是上面所说的在彭泽县当了两个多月的县令。他辞官后,从此归隐田园,吟诗赋对,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自在生活。他的仕途虽然不顺畅,但是却成就了他成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成为了一句非常少见的七字成语,这句成语就出自这位大诗人陶渊明。说起督邮这个官职,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知道在东汉末期,也有一位督邮,同样也是贪得无厌,仗势欺人的主。不过那次被欺负的主,可不像陶渊明那样,惹不起躲得起。那次碰到了硬茬,不仅没得到钱财,还挨了一顿臭揍。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刘备、关羽、张飞自从桃园三结义后,就参加了平定黄巾军的战争。因为立了战功,被朝廷封为中山县的县尉。这一天,上面派来一个复姓上官的督邮前来视察。这位督邮大人也是想趁机捞一把的主,对刘备态度傲慢,冷言冷语。刘备心想,我没得罪过他呀?他怎么这样对我呢?后来在一位明白人的指点下才知道,原来是刘备没给这位督邮大人送礼的缘故。刘备这个县尉,也像后来的陶渊明那样,非常清贫,没有多余的银两去孝敬督邮。督邮见刘备不吃他这一套,就撺掇县令把刘备这个县尉给免了,还找一些人来诬告刘备。张飞听说这件事,肺都气炸了。怒气冲冲地来到督邮住的馆驿,把督邮一拳打倒在地,并且把他五花大绑地捆在县衙门前的柱子上。张飞拿着柳条,一边抽打着督邮,一边骂:“打死你这个狗官!”这时,刘备怕出人命,连累这里的县令,就出面制止住了张飞。一想自己的兄弟把督邮打的这么模样,自己这个县尉肯定是保不住了。索性把自己的官印挂在了督邮的脖子上,哥三个扬鞭策马,去开创自己的宏图伟业。同样是督邮这个官职,虽然不是同一个人,但是却都是贪图钱财,仗势欺人的小人。而他们这种行为的后果却是有所不同。一个是,促使三位英雄,从此走上江湖,招兵买马,最终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宏图伟业。另一个,却使一位县令变成了一位诗人,从此中国诗词史上,多了一位“田园诗”的领军人物。大家对这两位督邮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9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