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近期彭泽的这些工作被九江媒体聚焦,来

艺传百年炉火不熄

——彭泽县孙家铁铺40年变迁记

高媛媛祝瑞本报记者程静

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手工打铁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传统技艺,随着时代变迁,这门手艺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历史记忆。但是,在彭泽县芙蓉墩镇的芙蓉桥边,有一间远近闻名的孙家铁铺,依然遵循着祖传技艺,用自己的行动和执着固守着这个古老的职业,也正是这个古老的职业让孙腰龙一家日子从当初的家境困窘到如今的生活小康。

“我们家是铁匠世家,从我太爷爷那辈起干的就是打铁的活,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孙腰龙微笑中略带点自豪地说。在不到10平方米的铁匠铺内,一台空气锤占了大半的位置,加上炉灶、风箱、铁砧、铁锤、火钳、煤炭以及一些尚未成型或已经锻打成型的铁艺制品,便是这间铁铺的全部。据孙腰龙介绍,年,父亲孙高双和亲友从安徽桐城来到彭泽。年仅14岁的父亲凭借着祖传的打铁手艺,进入当时的联合厂(后农机厂)务工。上世纪80年代,孙高双在家里架起了炉灶制作铁器,自己打铁。因为技艺精良,附近的村民们都来光顾,家里的日子也渐渐地宽裕起来。自那时候起,孙腰龙就在铺子里跟着父亲学打铁,直到去年,父亲年事已高,身体承受不了打铁这个力气活,他就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锤,将这间铁匠铺扛在了肩上。

回想起自己学习打铁的那些日子,孙腰龙感慨万千:“手艺活很难学,打铁又是手艺活中比较难学的,需要体力和技术兼顾。

学的时候没少被父亲骂,中间也想过放弃,出去打工挣钱。”话虽如此,但是想到家族近百年的手艺断在自己手里,孙腰龙总觉得内心难安,也就硬着头皮学了下去,而且一做就是近40年。说罢,孙腰龙向我们展示起了打铁的流程,只见他用铁钳子熟练地夹住铁钎,从火炉里拽出来放到铁砧上,一边用铁锤不断地锤打一边说:“以前彭泽还有很多家铁匠铺,不过现在农业器具都是机械制造的,像我这样的传统铁匠铺也不多了。”

孙腰龙坚守这门技艺,无论周围从事手工打铁的人是多还是少,他都要继续下去。“这么多年,在我家购买铁器的人很多,别看我没去过什么地方,但是我打的东西连英国都去过呢。”孙腰龙笑着说,“时代变了,很多老伙计改行了,我已经55岁了,不愿放弃守了一辈子的行当,因为我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

艺传百年,炉火不熄。手工打铁的人越来越少,孙腰龙的打铁铺炉火却烧得更加旺盛,孙腰龙的生活也富裕起来。40年的打铁生涯,孙腰龙见证了彭泽县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他将带着他的手艺带着孙家铁铺带着新时代的奋斗目标继续大步向前。

走访慰问贫困生温情关怀暖人心

9月20日,彭泽县龙城镇财政所干部职工来到龙城镇泉山中心完小,为贫困学生们送去了书包和学习用品。在与泉山中心完小工作对接中,龙城镇财政所了解到学校有22名贫困生,便发动单位职工对孩子们进行帮扶。中秋节前夕,他们带着孩子们需要的学习用品看望贫困学生,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刘明娟摄)

用行动践行诺言用实干誓拔“穷根”

——记彭泽县龙城镇陈垄村驻村“第一书记”邓杰

杨洁本报记者程静

“没有邓书记的帮助,我不可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他是真的把我们当亲人。”彭泽县龙城镇陈垄村村民张盛华家因病致贫,日子清苦,儿子辍学。但自打彭泽县供销社邓杰被选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从源头查找陈垄村贫困原因,2年时间,不仅张盛华家脱贫致富,全村的日子都过得富裕多了。

“只有真心实意帮助他们,才会得到信任。”邓杰从迈进陈垄村的第一天就对自己说,要脚踏实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整个陈垄村的情况,邓杰花了4个月时间,不管刮风下雨,都是徒步上门,详细了解陈垄村5个自然小组,户人情况,做好“一证两册”登记和扶贫政策宣传。“知道他们的收入和致贫原因才好对症下药。”

今年54的村民张盛华家中有三口人,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被妻子的疾病摧残得支离破碎。张盛华只能带着妻子去福建边打工边治病,儿子读完高中便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辍学打工。几年来,这个家庭被高昂的医疗费压得喘不过气。在了解到具体情况之后,邓杰便联系上了张盛华,帮助他在泉山集镇开了一家油漆店。“我这个店完全是邓书记一手帮我办起来的,帮我跑贷款、选店面……没有他就没有我这个店。”张盛华说,现在,妻子在家看店,儿子跟着自己一起在外面做些事。“去年到现在,赚了一些钱,今年‘五一’把儿子的婚事给办了。以前真怕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把儿子的婚事给耽误了,后来开了油漆店,家里的经济条件好了,别人也看得上我儿子了,我也马上当爷爷了。”张盛华满脸幸福地说。

任何扶贫离不开产业支撑,精准扶贫就是要扶贫到点。邓杰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之后,根据每位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扶贫措施。“他对我们村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都了如指掌,将扶贫政策用到极致。有些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不了解医疗报销制度,他就上门去讲解。如果有贫困户不在家,他就亲自去帮别人争取政策,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陈垄村支部书记张新贵介绍,在邓杰的组织下,村里成立了陈垄村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运转后,吸纳了8户贫困户入股,又与村里有劳动能力的37户贫困户签订了合同,在合作社就业。

据介绍,年该村贫困户人均在合作社增收余元,同时促成了九江市龙淘电子商务公司与富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对接,使合作社的莲藕实现了网上销售。今年以来,陈垄村又成立了产业扶贫合作社,让所有的贫困户参与了进来,为发展后劲不足的贫困户提供增收渠道,以达到全部脱贫的目标。

邓杰用他的真心、热心和耐心为村民服务,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信任;用他的踏实实干,得到了村民由衷的认可。

3D打印科技进校园

日前,彭泽县一中3D打印机教学课上,学生们正在学习参观3D打印机的工作流程,使其感受到来自科技的乐趣。(彭琴本报记者张驰摄)

贫困户变股东年年领分红

本报讯(彭琴祝瑞记者程静)“分红啦,分红啦,姚根发元,万永华元,汪树喜元……念到名字的上来领钱啦。”近日,彭泽县黄岭乡双龙村产业扶贫分红现场格外热闹。

据了解,当天产业分红活动在彭泽县黄岭乡长乐村和建山村同步进行,来自三个村的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喜领分红,共计发放分红资金9.3万余元。记者在分红现场看到,三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早就来到各村的分红现场依次等候,人人喜笑颜开。“做梦都没想到,这么大年纪居然还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年年都可以领分红,今年我分到了多元。”今年65岁的贫困户汪树喜领到分红款后,激动地把钱摸了又摸、数了又数。

近年来,为帮助贫困户找准脱贫出路,彭泽县黄岭乡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党委、政府采取“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模式积极探索“一领办三参与”和“一管理三优先”产业扶贫机制,村村成立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并通过银行小额信贷政策,牵头引导户贫困户无息贷款共.5万元,贷款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发展“两茶(菊花茶、油茶)、一花(荷花)、一果(高档水果)、一虾(稻虾)”等特色优势产业完善“”产业分红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效结合起来,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

亩辣椒喜获丰收

日前,彭泽县棉船镇日新村的村民徐文忠异常忙碌,今年他种植的多亩朝天椒已经进入了收获期。徐文忠的朝天椒今年长势很好,市场需求也大,以致还没收完就被许多商户提前预订,供不应求。图为村民正在收辣椒。(查本础本报记者张驰摄)

全省首部扶贫题材黄梅戏

《不能落下你》在彭泽进行首场公演

本报讯(记者陈沽玥)9月27日晚,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暨改革开放40周年,彭泽县脱贫攻坚现实题材黄梅戏《不能落下你》首场演出在县山南艺术中心开演。

该剧以彭泽县荣获全国首届脱贫攻坚贡献奖的扶贫干部王晓阳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县检察院退休检察长主动请缨参与扶贫工作,用17年的真情扶贫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与敬重,演绎了一幕幕接地气、入民心的感人故事。《不能落下你》共分七场,由序幕、探望老扶贫、风雪扶贫路、聚力战风雨、扶贫洒真情、不能落下你、尾声组成,时长约为分钟。据悉,该剧均由彭泽县创作和编排,是我省首部以扶贫为题材创作的黄梅戏,并于本月30日代表我省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来源:九江彭泽发布综合九江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