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官归隐,没有尘杂干扰,由樊笼返归自然的

手上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02/5668936.html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乌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抽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城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像这首诗是组诗的第一篇,大约写于辞官归隐之后的第二年。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六句写辞官归隐的原因,后面十四句写归隐之后乡居生活的景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一开头,诗人就提出了自己爱好自然的本性以及这种本性和卑污世俗的对立。正是由于这种对立,诗人才决意摆脱庸俗不堪的官场,返归自然,回到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韵”,是指人的气质、性格、情趣;“适俗韵”就是迎合、适应世俗的性格。“丘山”,即大自然,也就是农村的田园山川。陶渊明说自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本来就是爱好农村的田园生活的。这似乎是表白,似乎又是反省,更确切地说,似乎是在自我解嘲。为什么呢?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这里指的就是官场。一旦做了官,一切活动就受到各种约束和限制,就像网一样,使你的思想和手脚不得自由。“三十年”,是极言自己在官场待的时间太久,并非确指。一说“三十年”作“十三年”,因为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做江州祭酒开始步入官场,到四十一岁从彭泽县令的任上辞职归隐,一共十二年。而这首诗写在归隐之后的第二年,头尾相加正好十三年。诗人既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如何还能“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呢?这里的原因是复杂的:一则陶渊明出身于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和父亲陶逸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虽然到陶渊明时家道已经衰落,但由于受家庭影响,陶渊明怀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希图干一番事业;再则也为现实生活所迫,诗人在《饮酒》诗中说过:“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陶渊明所以,十几年来,陶渊明几次出仕,又几次归田,度过了出仕与归隐的矛盾生活。况且陶渊明所做的不过只是祭酒、参军和县令之类的小官,壮志和抱负既无法实现,又何必继续降志辱身在官场周旋呢?这十几年的生活,诗人用一个字加以总结,那就是“误”,认为自己落入“尘网”是一个莫大的错误。这也就是诗人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说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以,从此以后,诗人彻底告别了官场,再也没有出去做官,一直在农村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用具体形象进一步抒发自己思恋田园、归隐心切的感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羁鸟”是被束缚在笼中的鸟。“池鱼”是圈养在池塘中的鱼。这两个形象如同上面所说的“尘网”一样,都是比喻不自由的官场生活。就像笼中的鸟儿希望飞回山林田野,池中的鱼儿希望游归江河湖海,这便是诗人归隐前的心理状态。如今诗人真的脱离了官场,回到了田园,就像重新获得自由的鸟儿、鱼儿一样,该有多么轻松和愉快!接下来就是描写归隐田园后的崭新生活。“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诗人一回到家中,就开始了躬耕生活。“南野”,大约就是陶渊明所隐居的江西庐山南麓。“拙”,是与巧相对而言的,在官场必须巧于钻营,可是陶渊明“性刚才拙”(《与子“等疏》),不善逢迎,所以只好“守拙”回到田园山野来垦荒种地,过“躬耕自资”的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几句是描写自己的家园:十余亩宅基地,八九间茅草屋。堂前屋后,榆柳成荫,桃李满枝。普普通通的草屋茅舍,在诗人的笔下,简直是洞天福地一般美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是互文见义,即榆柳和桃李堂前屋后都有,并不是说,榆柳只掩荫于后檐,桃李只罗列于堂前。诗人这样一往情深地描绘了自己的家园,那么,周围的环境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举目远眺,但见远方村落依稀可辨,炊烟袅袅,不时还听到似乎是从深巷中传来的狗吠声,雄鸡则飞到树枝上引吭长鸣。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真是一幅充满农家意趣和乡士气息的美丽图画。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的不过是农村的寻常景物,却是那么优美,那么恬淡,那么富于诗情画意。这当然是诗人返归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心理反映。柳宗元说过:“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谁没有见过这样司空见惯的农村景物呢?可是唯有陶渊明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诗句,这样自然的风光,这样动人的境界。尽管其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是从汉乐府《古鸡鸣行》“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巷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直接借用来的,但诗人借用得如此恰到好处,了无痕迹,使我们觉得完全是从诗人的笔底自然流出,与前后浑然一体。“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两句描写在家的生活。“尘杂”,即世俗的杂务;“虚室”,虚空闲静的居室,这里采用《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的意思,比喻内心的明净澄澈。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曾把“人间多事,堆案盈几”“宾客盈坐,鸣声聒耳”视为不堪为官的理由。刘禹锡也曾在《陋室铭》中称赞其陋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陶渊明这两句诗便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我辞官归隐,虽然家徒四壁,但没有尘杂干扰,却有闲暇读书作文。刘禹锡像这不正是诗人所要追求的淡泊与宁静的境界嘛!最后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总结全诗。“樊笼”与“尘网”相呼应,“久”与“三十年”相呼应,“返自然”与“爱丘山”相呼应。诗人再一次强调由“樊笼”返归“自然”的喜悦之情,就像全诗的主旋律一样,最后再一次奏响,给人以余音袅袅的感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