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12月2日讯(记者王铭俊)中国的稻鱼鸭共生农作方式,最早可溯源至二千年前的汉朝,自年开始,这系统的数目正在逐年递减,成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选定的农业文化遗产首批项目。今日上午,新湖南客户端记者随“全国主流融媒体总编辑看江西”采访团走进位于彭泽县的凯瑞田园综合体。这里,“稻渔共作”模式开拓了农村脱贫新思路。
初冬时节,生态园内却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记者走进凯瑞田园综合体的生态大棚,满眼望去尽是绿油油,一团团、一簇簇的植物生长在造型各异的钢管里,好不热闹。
“这些蔬菜都是无土栽培的,”九江凯瑞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国平向记者介绍道,“棚内的每一株蔬菜都放置在公司特制的营养液中生长,这样栽培出来的蔬菜不仅口感好,而且含有微量元素,营养更佳。”
接着,黄国平带领采访团参观并介绍了凯瑞田园综合体稻虾、稻蟹的养殖情况。据了解,凯瑞田园综合体拥有首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和江西最大的稻虾蟹共作田。
稻虾蟹共作与稻鱼鸭共生农作方式同理。二千年来,中国南方种植水稻的地区,几乎都养田鱼及养田鸭,然而由于乡郊都市化,自年开始,这系统的数目正在逐年递减,更有濒临消失的危机,这亦是它能成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选定的农业文化遗产首批项目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凯瑞田园综合体应地制宜,将稻鱼鸭共生农作方式转换为“稻虾蟹”共作。同时,黄国平告诉记者,“我们是‘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公司负责对农户产品的销售和对农民养殖技术进行培训。”这种模式的运作解决了当地农户养殖不方便、成本高、卖不掉的忧虑,极大调动了当地农民养殖的积极性,带动“稻渔”综合养殖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九江凯瑞公司采用的“稻虾(蟹)共作”模式,亩均纯收益可达-元。通过示范引领,全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2万亩,参与农户1.6万户,帮助余户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