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我们从未停止对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终于触手可及。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更加壮丽的新征程。决战决胜的最后阶段,赣鄱大地一派火热的攻坚场面,广大干部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正在全力以赴、冲刺胜利的终点。
东方女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透过平凡生活的温度与感动,一个又一个的小康故事,生动体现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汇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夏季,霸屏朋友圈的“网红”美食,非小龙虾莫属。
它是当之无愧的夜市“主角”,麻辣、油焖、蒜蓉、清蒸……每一种食法都能收获大批拥趸,引无数老餮为之“吃”狂。
在九江都昌,这款人气美食在餐桌之外,还逆袭成了当地的“网红”产业。
稻田里养起小龙虾
6月中旬的都昌县,天气闷热。
走进土塘镇明成生态农业产业园,上千亩的稻田与鱼塘、环沟纵横交错,连方成片。田间,“铁牛”来回穿梭,轰鸣声惊起一群白鹭,在空中盘旋数圈后,又落到不远处的水草上栖息觅食。
抢种晚稻(傅建斌摄)
“刚收完一季小龙虾,暂时腾出的‘宝地’要赶紧种上优质晚稻。”明成生态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李彬介绍,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被称为“虾稻共作”。
这种生态种养模式可以利用低湖撂荒的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放养小龙虾。每年6至10月份种稻,11月至来年5月份养虾,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养、渔粮双赢”。
“这可比光种田划算多了,每亩地年产小龙虾斤、稻谷斤,亩均纯收入超过0元,是原本的三四倍。”李彬现场为大家算了笔经济账。
抢种晚稻
生态种养效益“双赢”
稻田养出的小龙虾个大、鳃白、肉质鲜美,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今年,明成生态农业产业园的小龙虾销量已达到60万斤,一部分供应中心城区市场、餐饮店,还有一大部分配送销往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端上了全国各地的餐桌。
刚捕捞出的小龙虾色泽艳丽
“稻田养虾,意味着不能洒农药、不用除草剂,稻谷、小龙虾都是绿色农产品。”李彬告诉记者,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饵料,小龙虾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生物肥,互依互补,还能为生态增值、水土改善,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目前,“都昌鄱湖小龙虾”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业园围绕这块“金字招牌”,做好绿色水产品,加上配套建设的生态大米加工厂,将进一步提升稻虾养殖效益,延伸产业链,加快推进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养殖大户蹚出致富路
“做出一个可以复制推广的稻虾种养标准”,是李彬的梦想。
他来自九江市浔阳区,原先在广东珠海从事物流行业。年,李彬和同事发现“稻虾共作”模式大有可为,“效益高、风险低、上手快,是个简单的致富门路”。
前往湖北、安徽等地考察了大半年,李彬等人最终决定返乡创业,在都昌县土塘镇建立稻虾种养基地。“都昌县不仅出台了奖补政策,还提供稻田改造、技术帮扶、品牌创建等一系列服务,同时土塘镇临近高速路口,交通极为便利。”李彬解释。
梦想照进现实却没那么简单。农户土地零散、土地流转难是摆在李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年10月起,他随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辗转于各个村口,连轴转地开会、逐门逐户劝说……忙活了两三个月,产业园一期项目终于在年底开工建设,次年投入生产。
明成生态农业产业园
原本以为收获会不错,谁知又遭遇了“五月瘟”,小龙虾大量死亡,损失惨重。
“养虾先养草,虾多少看水草。”请教过专业人员后,李彬才知道,问题症结在于养殖水域的水草资源不够丰富,溶氧不足,无法给小龙虾提供遮阳、躲藏、蜕壳等场所。
“为了提高小龙虾品质,我们在养殖基地种植了足够的伊乐藻,定期使用生石灰消毒、净化水质。”李彬参照着书本内容、结合田野的实际情况,开始了虾稻养殖的探索。此外,他也会参加当地组织的专题技术培训,向行业专家“取经”。
经过几年努力,明成生态农业产业园从开始时的亩很快发展到余亩,集特色水产养殖、种苗繁殖、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直接带动周边百余户贫困户以基地务工、土地入股、直接养殖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人均增收2万余元。
找到脱贫的“金钥匙”
“稻虾共养”不仅把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绿色高效发展道路,还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村民捕捞小龙虾
产业园内,村民聂珍达与李映镇套着防水裤,在齐腰的水中摸索前进,待拉起笼网后,无数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赫然而出。
聂珍达是土塘镇杭桥村村民,因儿子患有白血病致贫。年底,他就在此务工,如今每月能拿到四五千块钱的工资,“去年,我将自家3亩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分红,每亩地至少可以分到元,再加上我妻子也在这做临时工,全家年收入已经超过5万元了。”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后,聂珍达说起话来也更有底气了。
稻虾种养也为渔民“洗脚上岸”转产就业提供了契机。今年63岁的土塘镇刘云村村民李映镇,在去年初处理掉自家的渔船后,开始了“上班”生涯,下午投放饲料,凌晨捕捞小龙虾。“上个月我拿到了多元,这一年下来,可比打渔挣得多。”田埂上,李映镇瞅向刚捕捞起的小龙虾,笑得合不拢嘴。
激活一池春水
土塘镇明成生态农业产业园只是都昌县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当地依托濒临鄱阳湖、得天独厚的水面资源优势,重点推进“小龙虾+”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虾稻共作、虾藕套养、虾蟹混养等多元化小龙虾养殖模式,促进农业提效增收。
在养殖大户的带动下,都昌县小龙虾养殖主体呈多元化。许多返乡创业大学生、村两委干部、党员、贫困户纷纷加入到养殖小龙虾行业中来。
同时,都昌县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进龙头养殖、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养殖,实行“养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贫困户土地入股分红、直接养殖、资金入股等模式,打造“龙头引领、虾农参与、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稻虾田生态良好,吸引了大量白鹭落地觅食(傅建斌摄)
截至目前,都昌县发展鄱阳湖小龙虾养殖面积已超14万亩,其中稻虾共作9万亩,养殖范围已覆盖全县24个乡镇,逐步形成了沿鄱阳湖、新妙湖两个产业带,年产量达2万吨,成为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县级城市,带动了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小龙虾产业正成为加快推进都昌县生态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坚实力量。
来源:东方女报记者田文娟
原标题:《都昌小龙虾“网红”扶贫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