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与都昌民俗

邹国坚()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文明的源泉。都昌这个水上古县位于鄱阳湖北岸,自古以来即为泽国,素有“襟怀吴楚浩无垠,睛绿连天万顷青”之称。依鄱阳湖而建,因鄱阳湖而兴盛,鄱阳湖也决定和影响着都昌的民俗文化,都昌民俗文化便是鄱阳湖民俗文化的典型和代表。

鄱阳湖是最大的淡水湖泊,名列世界第五。前身脱胎于彭蠡湖,“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逐渐南迁扩张形成今天的样子,曾用名还有“官亭湖”和“东汇泽”等,得名鄱阳湖约在公元年前后的隋代。属“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位于江西北部,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流域面积为平方千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分布植物多种、动物种,其中白鹤等典型湿地水禽种,是珍禽候鸟的第二故乡。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候鸟及湿地生态系统。

民谚云:“上自蜈蚣脚,下至滕王阁,都昌人打草——见青就斫。”都昌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一水域和湿地,湖岸线达公里,“枯水一线,洪水一片”的最佳观赏地,其最宽处74Km、最窄处2.8Km、最深处海拔负7米均在都昌,主要大风浪区和最险处均在都昌老爷庙,鄱阳湖上共41处岛屿,都昌湖区就有37座。

在水路交通为主的历史时期,鄱阳湖既是稻作文明的摇篮,也是贯穿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都昌有舟车四达的口岸,有灯红酒绿的古镇,有兵家必争的关口……

鄱阳湖水道险要,历史上时起烽烟。刘邦派灌英追杀淮南王英布于泗山;三国周瑜在此操练水军;元初杜可用凭此第一个揭竿反抗忽必烈,立国称王;朱元璋大战鄱阳湖十八年传说层岀,留下左蠡、朱袍山、柴棚、围里、圣驾墩等文化古迹,从另一个角度印证都昌民俗文化以农耕文化为主体及“杂俗”的特点。

包括都昌在内的“江右商人”自唐宋在全国崭露头角,“地利”便是得益于以鄱阳湖为中枢的水陆交通网,将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这些支流为脉络,纵横连接,再由长江通江达海,将瓷器、茶、米等物产转运出去,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鄱阳湖在万顷碧波之中不乏名山秀屿,都昌的南山等峰峦叠翠于鄱湖之滨,曾吸引谢灵运、李白、苏东坡、陶渊明等文人墨客,并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正如著名学者王东林所说:“鄱阳湖的文化叙说,最不应该缺席或失语的是都昌。离开了都昌,任何叙述都会失去足够的重量”。历史上最早以鄱阳湖入诗的便是陶渊明和谢灵运,后来朱熹描述为“茫茫彭蠡杳无地,白浪春风湿天际”,苏辙留下了“暮发鄡阳市,晓傍彭蠡口,微风吹入衣,雾绕庐山首”的诗句,刘伯温在鄱阳湖上所吟:“长江水浊激水清,石钟涛激鲸鱼鸣。山头出云山下雨,扬澜左蠡何时平。”都昌县志载有罗隐等文人墨客题写鄱阳湖诗歌近百首,下面再兹录几首如下:

过都昌苏轼

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

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岀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霞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过彭蠡望庐山解缙

扁舟过彭蠡远远见庐山

巨石危将堕阴云去复还

平铺三百里高出九霄间

久在风尘际览观心自闲

作者/来源:原典读书会邹某聊书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