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坚守信仰,他们宁愿饿死

文:穿越君现实社会中,很多事情,有些人想做又不敢做,怕被讹上;有些人胡作非为,多数人又都保持沉默,怕被报复……有时候,在金钱、荣誉、地位、权利的诱惑面前,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道德底线,也就是说自己心里感觉这样做是不对的,取,违背了自己的良心,不取,白白错失良机,别人还会说你是傻子,你会如何选择?这不禁让我想起不食周粟的典故。不食周粟可能很多人都还不熟悉,我们先来看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爱丘山,有大志,不流俗,是一位有信仰,有道德,有操守和底线的文人。为了养家糊口,公元年八月,他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那年冬天,一名督邮到彭泽来督察。督邮仗势欺人,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一张嘴。说是督察,说白了就是来搜刮好处的。陶渊明忍受不了这种恶风俗气,不愿同流合污。于是他长叹一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这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的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罢,封好官印,写好辞职信,随即离开了这个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从此隐居山林,潜心修书再也没有出来。一个真心人就这样被埋没了,可能还留下了不识时务、不识抬举、满身儒臭的笑柄。不食周粟讲的是伯夷、叔齐的故事。在商朝末年,有一个叫孤竹的小诸侯国。君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伯夷,忠厚老实,不懂得讨巧;二儿子心肠不好,也没有能力;小儿子叔齐不但忠厚老实还聪明伶俐有才华。于是君王很是喜欢小儿子,想把王位传给他,可是按照规定,应该传给老大。于是君王临终前留下遗嘱还是把王位传给了老三叔齐,叮嘱老大伯夷要好好的辅佐他。叔齐认为,按照祖训王位应该传给大哥伯夷,于是他找到伯夷要求他当君王,伯夷不从。为了能让弟弟安心的当家做主,伯夷悄悄的离开了宫殿。叔齐发现大哥离家出走,也没有心思继承王位,他想把大哥找回来,于是也偷偷的离开了宫殿。国不能一日无君,于是二儿子趁机当上了国王。叔齐找到伯夷后,听说老二已经当上了君王,于是决定不再回去。他们听说周国的西伯侯姬昌爱护黎民、社会安定、百姓安康,于是就到了周国定居下来。可是,刚到周国不久,就发生了武王伐纣的大事。姬昌在姬发奇袭商纣王的前夕就去世了,于是姬发来不及料理父亲的后事,就开始调动大军,直逼朝歌。当他们行至伯夷、叔齐定居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孟津地区时,伯夷、叔齐不顾个人安危上前拦住了武王的去路,劝说:“你父亲去世还没安葬好,就发动战争,这能说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却去攻打天子,这能说是仁吗?”旁边的将士见二人如此大胆,想拔剑杀了他们,被姜子牙制止了。姜子牙制止的理由是:他们两个是有信仰讲道德的人!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的做法是可耻的,于是决心不做周民,不食周粮。兄弟两来到一个叫首阳山的地方隐居下来,靠采集山上的野菜充饥。后来周武王灭了商纣建立了周朝,一位长舌妇听了他们的故事,就过来质问:听说你们不吃周朝的粮食,可你们现在采的野菜也是长在周朝的土地上呀!伯夷、叔齐听了,很时羞愧,于是决定绝食等死。相信上天从未落下一个好人,如今的“圣贤虚名”也许能聊以慰藉他们久埋地下的孤寂吧!如今的我们还有几人能够真正的坚守自己的内心!?社会、法律当加重制约惩罚那些破坏道德底线的人,鼓励奖赏那些坚守信仰品德高尚的人。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人类才有未来生活才有意义。为了坚守底线他们放弃了太多,希望不为五斗米折腰、不食周粟在现代不再是悲剧,请让信仰在内心生根,让道德在阳光下发芽,让民族伟大复兴遍地开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