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眼光最差最倒霉的诗人,最后竟然落到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陶渊明,这个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在他去世后,他的朋友给他取了个谥号叫靖节,所以后世诗文中的靖节先生也是指他。图片来自网络要侃陶渊明,就不得不提他的曾祖父陶侃。这个人是头大牛,他出身寒微,却能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晋代朝堂占有一席之地,在当时是能与王导扳一扳手腕的人物。按理来说,他的子孙本该受着他的荫庇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陶家这十多个儿子却没有一个是省心的,也不知是为了什么缘故,兄弟之间斗得你死我活,以至于陶侃的一个儿子陶斌被另一个另一个儿子陶夏杀了。繁盛的大家族最重视门风,就算内部有什么分歧,遇到外来威胁时也是一致对外。陶侃为人做官都十分成功,但在子女教育这块可谓是一败涂地。图片来自网络所以陶家延续至陶渊明这一代,亲族兄弟之间好似没有什么亲缘关系了。即便还有人世袭着曾祖传下来的爵位,陶渊明也不能从中捞到什么好处。陶渊明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柴桑的农村长大,虽然如此,但他的却自幼修习儒家经典。大概所有的饱读诗书之人在年少时候都有一番建功立业的愿望,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他还是陶侃的后人。这可不是我无凭无据胡侃的,在他《杂诗·其五》中有这样的诗句: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大概意思就是,想我年少时候,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图片来自网络然而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得具体点、难听点就是这人有些倒霉,有些懒,眼光有些差,还不太专一。我们且看他几次出仕的经历:一、江州祭酒。陶渊明在这个职位上干了不到一年就辞职了,因此错过了升职主簿的机会。二、桓玄幕僚。这桓玄是个什么人呢?当时掌握着长江上游的军政大权,实力可与晋皇室相抗。这一次陶渊明是因为母亲去世才辞职的。三、刘裕参军。刘裕又是个什么人呢?当时他是镇军将军,手握国家大权。十多年后,代晋自立,建立了刘宋,是为刘宋开国皇帝。可陶渊明担心跟着他混没前途,所以没待多久就跑去当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了。四、彭泽县令。刘敬宣军中待着,陶渊明也觉得不太舒服,还是去当个没人管的地头蛇比较好。于是他请求改任了彭泽县令。地头蛇当了八十多天,有领导前来视察工作,县衙里的小吏提醒他,需得打扮一下再去接见上司。他到好,直接丢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就辞官归隐了。看了这份简历,我们不得不感叹,这陶渊明是有多倒霉啊!图片来自网络在这出仕与归隐的拉锯战中,渐渐地,陶渊明的“猛志”也被消磨的差不多了。如今,他只想顺从自己的本性,扎根田园。自从辞掉彭泽县令一职后,陶渊明终身再未出仕。晋宋政坛上少了一个小官吏,文学史上却多了一位大诗人。泛观文学史,但凡顶尖的文学家都得经过一番身心磋磨。陶渊明先是先历怀才不遇之痛,后是身受饥寒交迫之苦。晚年的陶渊明过得十分艰难,甚至沦落到向人乞食的地步:《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不知道此时的陶渊明回想起当年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否在暗地里有过一丝后悔。但从他留下的诗文上来看,是不曾后悔过的。图片来自网络他在《自祭文》中说: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大概意思是:今日我这样死去,可说是没有遗恨了。我已至老年,仍依恋着退隐的生活,既以年老而得善终,还又有什么值得留恋!古今中外,大多的艺术家,都过着常人难以理解的人生。也正是因为陶渊明如此“自苦”,他才能从凡尘俗世中超脱出来,将自己的后半生悉数奉献给了钟爱的诗文,所以他的作品才能那么纯粹。在之后的一千多年中,陶渊明的作品成为士大夫们的精神家园,让他们在厌倦世俗的虚伪与丑恶之后,心灵有一个暂时的归处。可以说陶渊明是中国隐士文化的重要贡献者。图片来自网络最后,附上《归园田居·其五》,以供鉴赏: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