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清廉正直,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

陶渊明是南北朝时期伟大的诗人,他最令人熟知的就是语文课本里的《桃花源记》,那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不仅是陶渊明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想让整个社会和广大的劳动人民,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陶渊明以他的田园诗作而闻名,这也是他在劳动中获得感触。事实上,作为一名在古代备受遵从的文人,陶渊明完全可以选择优渥的生活,但是由于他清廉正直,而当时的官场黑暗无比,就辞官回家种田,享受田园生活。少年时期陶渊明的祖辈确实辉煌过,他的外祖父是两晋名士,而祖父曾经做过太守。据说他的父亲是一位“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可惜在陶渊明八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之后家道中落。到了陶渊明二十岁时,家境尤其困难,曾在《有会而作》中提到:“弱年逢家乏”。尽管家境贫寒、入不敷出,但是陶渊明并没有落下学习。在少年时期,就学习过儒家思想。由于两晋及其之后的南北朝盛行老庄文化陶渊明也受到了道家文化的熏陶,道家讲究探究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陶渊明因此对自然充满向往。也许正是由于少年时期的经历,使得陶渊明淡泊名利,为官清正,却与当时腐败的官场格格不入。坎坷仕途学成文武艺,授予帝王家。每一个文人都有一颗为国报效的心,在陶渊明二十岁时,开始走上仕途。这段时间,是他为了生计而从事低级官吏的时候,可是清廉正直的陶渊明并不能适应腐败黑暗官场。之后,陶渊明曾作《饮酒》其十: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来表达那段时间的游宦生涯。在此之后,陶渊明有过一段时间的田园生活,之后陶渊明出任江州祭酒,但由于陶渊明太过刚直,不满于官场上的行事作风,就辞官回家了。后来有人想让他当主簿,被陶渊明拒绝了。在隆安二年,陶渊明入了桓玄幕下,还奉命进入都城。可惜几年之后,因为母亲不幸去世要回家丁忧三年。在丁忧结束之后,陶渊明想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再度进入仕途,成了参军。现在的陶渊明享受过田居生活,又想要一展抱负,心情是十分矛盾的。在出任参军期间,曾写下: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经过数十年的入仕生涯,他已经对这个腐败的官场有所厌恶。不为五斗米折腰时而入仕时而归隐的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在义熙元年,陶渊明经过朋友不断劝说,才出任了彭泽县令.在职的第八十一天,碰巧遇到了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督邮,虽然官职低,但是能够面见太守,县官好坏全凭他们一张嘴。这次来的浔阳郡督邮刘云,十分凶狠贪婪,每年有两次巡视,都要以此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偏偏次次都是满载而归,不然县官就要被栽赃陷害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清廉正直,对这种行为看不上,却也不得不去见见。不想县吏对陶渊明说:“当束带迎之。”陶渊明当即感叹不已:“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这个时候的县令俸禄就是五斗米,陶渊明怎么会为了这些就向这样的人低头?随后就写了辞职信,离开了。归园隐居这次辞官之后,陶渊明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一直到生命结束。这个时候的陶渊明不同于之前在仕途和归隐之间徘徊。经过长时间的官场历练之后,陶渊明的思想已经成熟,目标明确。和之前为了生活而耕读不同,现在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在这期间,陶渊明做了很多关于田园生活的诗文,包括了《归园田居》、《杂诗》等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隐后的生活在义熙四年,陶渊明家中发生了火灾,房屋被烧毁,被迫迁居。之后朝廷想要再次诏征他为著作佐郎,被陶渊明拒绝了。又过了许多年,有檀道济听闻陶渊明的名声,就去看望他,赠以粱肉,来劝说陶渊明出仕,被拒绝了,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之后,陶渊明就病逝在浔阳。结语陶渊明虽然早年家境贫寒,却有一腔热血来报效祖国,但是他淡泊名利,清廉正直,不容于当时的官场。却也因此,在隐居之后,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句,诗文既饱含历史情怀,又注重思想感情,展现抱负又写出现实。陶渊明的诗虽然是田园诗,却不是对黑暗官场的逃避,而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陶渊明的诗,他的品格,连同他在诗里的那份悠然自得,都被后人推崇。李白曾为他写出《九日登山》。欧阳修更是言明: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