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01重读陶渊明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是古人对读书归宿的诠释和向往。其实和现代人一样,十年寒窗,期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衣锦归家。一千八百多年前,有一书生,读书很好,却不愿做官。他喜欢寂静的居所,喜欢东篱的黄菊;喜欢山上的云气,喜欢傍晚的飞鸟;喜欢自然,喜欢简单;喜欢饮酒,喜欢赋诗。然而他很穷,穷得无下炊之米,穷得无饮酒之资。可他又不愿“心为形役”,不愿“委心做官”,不愿尔虞我诈,不愿惶惶终日。于是,他宁可植杖耕耘,宁可临流赋诗,也不愿混迹官场。他就是陶渊明,被誉为“田园诗人的开山鼻祖”。然而,读懂陶渊明,理解陶渊明,需要岁月的沉淀,需要生活的感悟。我喜爱陶渊明,并非他的淡泊明志,清高傲世;也非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人品,或是他痛恨黑暗,厌恶丑恶的高尚人格。因为这个世界的发展,更需要积极出世的人,更需要勇于担当责任与使命的人。我喜欢陶渊明,是因为他为人的清醒;重读陶渊明,读出的是处世的孤独。.3.29摄于西泽园山02为人的清醒
一个人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却很难。而陶渊明就是一个能看清自己的人。他很清楚自己的性格:恬淡无争,自然无为,黑白分明,嫉恶如仇,这种性格是不适合为官的。当然这种清楚的认识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中国的士人,骨子里都有衣锦还乡的愿望,都有救民济世的情怀。陶渊明作为一个读书读得很好的士人,“猛志逸四海”的豪情也是曾有过的。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适合为官,是在他做了几次官后得出的结论。他做江州祭酒,因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堪忍受,自解归家;他任荆州属吏,因桓玄窥伺篡夺东晋政权,不肯同流合污,辞职归家;任刘裕参军,他仿效田畴,冒险抚争,但入幕不久,不满黑暗,辞职隐居;他任彭泽县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为官十三年,辞去彭泽县令后,结束了仕宦生活。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不断尝试、不断失望、最终绝望的十三年。这十三年,让陶渊明彻底认识了官场,也彻底看清了自己。”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天地之间,草木一秋,为何要让自己这般痛苦地活着?乐夫天命又有什么不好呢?于是,他重返天地间,当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农民。从此,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不再被外物所操控,不再为世俗所羁绊;从此,他过起了”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小日子;从此他荷锄东皋,躬耕田园,引觞自酌,琴书自娱。是的,他不再做官,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不适合为官。他不为难自己,不勉强自己,不委屈自己,不玷污了自己。而相比现代人,又有几个人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即使认识了,又有几个能将自己从泥淖中抽离?图片来自百度03处世的孤独
曾远离亲人,独自南下求学,十一假期,同学归家,只留自己,独居舍内。许是自己孤寂,再读陶渊明,便读出了不可名状的孤独。”倚南窗而寂傲……门虽设而常关”想象一下陶渊明的小院是如何的清静。陶以一种傲然的情怀独对深邃的蓝天,舒啸吟咏,曾与孤独做过怎样的斗争?不知渊明的心是否真的已经释然?可也曾感到生之寂寞?如果昔日的朋友,叩响他的柴扉,我想他也是欣喜的。“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阴云密布,春雨绵绵,举目四顾,一片茫然。无人谈心,无人对饮,此时的渊明是何等孤独寂寥。他思念良朋,思念好友,他翘首以盼,他无可奈何。昔日朋友渐渐淡漠,曾经的友谊疏散于广袤的时空,而今,只留自己独坐堂前,自斟自饮。因为孤寂,因为孤独,陶渊明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目之所及的事物,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山上的云气,堂前的飞鸟,一抹朝霞,一片晚霞……都倾注了他别样的感情,别样的欣喜。渊明时期,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好友叩响柴扉并非易事。而今,通讯发达,即使相隔万里,也可视频通话,顷刻就能见面,真的是非常方便。可电话却越来越少,联系也越来越少。不知是因为此种联系方式的寡淡,亦或是因为人们心境的寡淡。十一放假,同宿好友都已回家,因为家远,自己独自留在宿舍。读陶渊明,读出的是人而在世的孤独与寂寞。.10.2荣原创于漳州宿舍.3.29修改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