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涉猎百家群书,却为何落得生活窘迫,

41岁的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在朋友的引荐下当了彭泽县令,可在上任第八十一天的时候,因看不惯浔阳郡的督邮刘云凶狠贪婪的作风,最终选择交印辞官。但是,陶渊明最终选择辞官隐居,“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件事只是个导火线。我们来分析涉猎百家群书的陶潜,为何会辞官隐居呢?一、社会背景和朝廷的腐败。陶渊明生活于东晋末期。东晋这个朝代从一开始就禀承了西晋浮夸奢靡的风气和社会环境,最重要的是当时的朝廷挥霍无度,官员更是软弱无能,发出的号令低弱无用。当时的行政大权全集于本土大阀与西晋亡后南渡而来的世家手中,再加上当时朝廷约束不强,没有节制,北方诸国又强敌环伺。朝政日益腐败,官场更是黑暗无度,因此,当时的官员必定需要左右逢源,人云亦云的“谄媚官腔”,这样的官场对于一生视高洁为使命的陶渊明来说,无疑是场灾难。陶渊明虽需要养家糊口,但终没有同流合污;他虽饱读诗书,心怀天下百姓,却无奈生不逢时。二、出生背景和家庭环境塑造了他清高自洁的性格。陶渊明一生虽然颠沛流离,但其实他也是出生名门望族,是个真正的“官二代”。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开国功臣;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陶渊明,天生就有一种清高自洁的性格。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是家庭给了他优渥的成长环境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后来的生活逐渐变的贫困潦倒,为了生计也不得不出仕为官,但每次都以无法与污秽同僚为伍,高调辞官,保持自我。直到后来,生活虽然贫困,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相传江州刺史檀道济曾到他家请他出仕,但都造到婉拒,甚至对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收。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士诔》,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三、错过咫尺天涯的梦中红颜,人生便彻底无味。陶渊明曾作过一首《闲情赋》,赞美他心中那个飘若惊鸿的女子。陶渊明在某个清朗的日子,与那个明媚温婉的女子不期而遇。却没有勇气表白的他只写下《闲情赋》来表达这咫尺天涯的寞落爱恋。“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致于高云。”让他心动的女子,有着举世无双的容颜,也有着冰清玉洁的气质和深谷幽兰的芬芳。却无奈与之擦肩而过。茫茫天地,玉洁争兰,痛无知音,只留的满心的孤独。空怀“十愿”无以表白,诗人的情绪更是低沉。“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缀音。”十愿连篇,一气呵成,宁愿化己生为美人衣之领,腰之带,只为相伴片刻。陶渊明也曾漫步在与女子曾经邂逅的树林,抱着再相逢的契机。最终,凄然离场。夕阳西下,形只影单。便再没有遇见过,与陶渊明,莫过于生活无味,不如放纵天涯。四、骨子里就有一股对田园的向往,作品为证。陶渊明曾在《归园田居》的诗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可见,他对田园生活有另一种喜爱和向往,与官场无关,与窘迫的生活现状无关。就像李白在朝廷不得志后选择放飞自己,“天子呼来不上船”,喝酒作诗,闲云野鹤。陶渊明也曾说过“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所以,他也曾出仕为官,但最终还是“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解印归田。没有钱,节气要在。他们骨子里都有一种淡泊明志,守住本真,不被世俗带偏的高境界。所以,陶渊明的“辞官隐居”是回归,不是逃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