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丹心映山村中国江西网

本报记者何深宝见习记者周亚婧“这间房是我住的,地面铺了瓷砖;那间房是我儿子住的,床是新买的……”近日,记者一到彭泽县浩山乡海形村脱贫户计炳浩的家,他就忙着向记者介绍他家的情况。记者看到,他家是两层的小洋楼,冰箱、彩电、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谁能想到,他家4年前还是破旧的砖瓦房,一家四人挤在一间房里居住。“那时,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我就用锅碗瓢盆接雨水。”计炳浩眼里噙着泪水说,“感谢刘书记,他不仅为我家申请到了危房改造资金,还帮我找到了工作,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如今,我家已脱贫,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计炳浩口中的刘书记是九江市纪委市监委驻海形村第一书记刘金华。他年6月参加工作,现任九江市纪委市监委机关纪委专职副书记。在他的努力下,该村所有贫困户住进了新房。位于大山深处的海形村,与安徽省东至县仅一山之隔,距彭泽县城55公里,非常偏僻。该村有户人,人均耕地面积仅0.56亩,且十年九涝,村民仅靠种田难以解决温饱问题。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68人,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年初,刘金华被组织选派到海形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他一到海形村,就走村串户,与村民促膝谈心,用脚步丈量村里的山山水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海形村山多地少,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清凉湿润,适合发展黑木耳等食用菌产业。我们不能守着绿水青山受穷,抱着‘金饭碗’讨饭。”在村党员大会上,他铿锵有力的话语,让在座的党员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随后,他引进资金多万元,建立了黑木耳产业基地;年又建了一个面积约平方米的无菌生产车间,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让贫困群众户户有股份、年年有分红。“去年,产业基地黑木耳销售收入约35万元,发给贫困户分红资金十余万元,其中有的贫困户获得分红余元。”刘金华说。年,他还动员村民在冬闲田里种植蘑菇,村民年增收近2万元。村民富了,村集体经济也强了。该村去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一举摘掉了“空壳村”帽子。“今年,我充分利用网络销售平台,把海形村的黑木耳、蜂蜜、葛粉等优质农产品销到全国各地,让村民富起来。”刘金华笑着说。刘金华一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切实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他千方百计争取到各类帮扶资金余万元大力建设新农村,包括改水改厕改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修建桥梁5座,方便村民出行;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老有所乐……刘金华用一颗丹心映红了小山村,是村民心中的贴心人。他先后获得九江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九江市扶贫之星等荣誉。海形村也被评为九江市民主法治示范村、九江市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