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满寒山,黄菊绕东篱,秋景堪题一纸烟

说到秋,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又或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灿烂景致。这是明媚的秋,是让人心中敞亮的秋。当然,在有些人心中,秋可能会是另外一种模样。夕阳依旧垒,寒馨满空林。这是秋的惆怅。当年,刘长卿写下《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的时候,正值安史之乱之后。盛世大唐,转眼成为镜花水月,于高处轰然而落。一个帝王的败落,也是一个王朝的败落。从此,大唐开始走下坡,之后再也没能爬起来。此时刘长卿居住的洛阳陷入乱军之后,被迫流亡到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了吴公台,写下了《秋日登记吴公台寺远眺》。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满目萧瑟,寺院荒凉,远望山峦,尽在云雾缭绕之中,看不真切。夕阳映衬着旧垒,以寒馨衬空林,旧日的辉煌早已经不在了,只剩下衰草寒烟,十分凄凉。这,像极了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这是秋的气象。那一年,诗人许浑从老家润州去长安,途经潼关,正值深秋,便写了这首《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潼关,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潼关不只形势险峻,而且景色动人。特别是深秋时节,红叶满寒山,一片火红如血。几年前的深秋时节,我有幸驾车从棋盘关入陕西,穿秦岭,过长安,至潼关出,进河南。因为潼关实在久负盛名,所以,特地停下车来驻足欣赏。当年,谭嗣同有诗句云: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一路走来,也是感受颇受。潼关,值得任何一个路过的人停下来,特别是在红叶满山的时节。秋天傍晚,枫树随风飒飒作响,诗人夜宿潼关驿楼,自有瓢酒飘香。于孤独清冷里,独自享受那份秋浓似酒,旅况萧瑟。不知不觉,有点羡慕他。我路过潼关的时候,只是停下了车,稍稍驻足而已,便与那样的秋,那样的红叶惊鸿而过。没有温上一壶酒,更无人长亭相送。只有那凉凉的秋,还有那高高的潼关,以及呼啸而过的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秋的归隐之乐。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这首《饮酒其五》是他归隐田园之后所作。《饮酒》有很多首,而这首最为有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上学的时候便学过这首诗,其实那时候作为一个孩子,还不太懂得作者归隐的那种心情。毕竟,我们的老家就在乡村里,院外也有一笼菊花,每到秋日,也会开出黄黄的小花,分外好看。我也曾采菊东篱下,抬头也见过一座山,只是那不是南山,而是西山。一个孩子,是不会懂得诗人厌倦官场贪腐,归隐田园,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因为对于我来说,生于田园,长于田园,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我的年岁尚小,也未曾有那么多经历,没有厌倦,反倒是向往着长大以后去外面的世界,哪怕是撞个头破血流也没有关系。而多年之后,我似乎懂了这首诗,也懂了陶渊明当时的心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只是因为有一个乡下的院子,有几笼菊花,更不是可以在秋天的时候能采下菊花,闲适地度过一个秋。是于朴素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平而有趣,淡而有味,一种艺术的至闲至静的境界。这辈子,我是不及了。秋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这是秋的思念。《秋夜寄丘员外》,是韦应物写给友人丘丹的一首诗。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丘丹,苏州人,历任尚书郎。与韦应物在苏州时过丛往甚密。说到过往甚密这个词,我就想到元九与白乐天,唱和之作,满满的暧昧之情。而韦应物的《秋夜寄丘员外》,大概也有点那个意思。因为思念友人,以至于难以成眠。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神仙友情,反正,只能去臆会了。秋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丘丹去临平山学道,是为隐士。而隐士常以松子为食,所以,到了松子掉落的季节,诗人便会想起丘丹,想着他应该还没有睡觉,而相思之下,自己也难以成眠了。哎,这辈子我也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友情。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有遇过。秋,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着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情调。无论是红叶满山,还是黄菊东篱;无论是想学渊明图醉,还是清醒地活着。你眼睛看到的,便是你心里的景色。秋景堪题,而你题下的秋景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