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https://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颐和园有一副迎风版画,目前主流对这幅画的解读是这样的:东晋时期,惠远法师与诸贤在庐山东林寺结“白莲社”,曾经写信邀请陶渊明前往,陶渊明欣然应允。虽然陶渊明并未加入白莲社,但经常前往。每次往返庐山东林寺的时候,陶渊明都会乘坐篮舆,叫一个门生和他的两个儿子肩抬着前往。《东林十八高贤传》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陶潜时弃官居栗里。每来社中,或时才至,便攒眉回去。远师爱之,欲留不可得。”“渊明有足疾,尝以竹篮为舆,其子与门生肩之。前者若欲憩而不得,后者若甘负而忘倦,盖门人与其子也。”因此,这幅图名叫《篮舆入社》。
?
李公麟绘《白莲社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这里涉及到两个人物陶渊明和慧远法师。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慧远法师,俗姓贾,中国东晋时高僧,雁门郡楼烦县(今山西省原平市沿沟乡茹岳村)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居庐山,与刘遗民等同修净土,为净土宗之始祖。他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十三岁时便随舅父令狐氏游学许昌、洛阳等地。二十一岁时,偕同母弟慧持前往太行山聆听释道安讲《般若经》,方知老庄为糠秕,于是悟彻真谛,发心舍俗出家,随从道安法师修行。后入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为道安的上座弟子,善于般若,并兼倡阿毗昙、戒律、禅法。因此中观、戒律、禅、教及关中胜义,都仗慧远而流播南方。曾与刘遗民等人,在阿弥陀像前立誓,这是佛教史上最早的结社,这一结社的目的就是专修“净土”之法,以期死后往生“西方”。故后世净土宗尊为初祖。当时的名仕谢灵运,钦服慧远,替他在东林寺中开东西两池,遍种白莲,慧远所创之社,逐称“白莲社”,因此,后来净土宗又称“莲宗”。净土宗的基本经典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往生论》等。慧远大师自西元年到庐山以来,历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平时经行,迎送客友均以虎溪为界。纵然是当朝帝王晋安帝相邀,在东林寺界内,志心于净土,用功办道,著书立说,弘传圣教,将全部身心都奉献于道场,奉献于佛教。直至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西元年),大师自知宿缘已尽,安然示寂于东林寺。时年八十有三,僧腊六十三年。浔阳太守阮侃及弟子将其安葬于庐山西岭,门下名士谢灵运为撰碑文,歌颂大师的德行及其光辉一生。
笔者最近翻阅资料发现一段文字:《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陶潜传》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
王弘字休元,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是东晋著名丞相王导的曾孙,为人博学多才,仁慈宽厚。东晋末年,王弘一直跟随着刘裕,历任刘裕的镇军谘议参军、太尉左长史,又随同刘裕一起北伐。根据学者考证,王弘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公元年)就任江州刺史一职,直到宋文帝元嘉三年()才离任,在江州呆了八年。
王弘上任之后,就去陶渊明家登门拜访。但陶渊明却推托有病,不愿出来见客,王弘只好怏怏地走了。朋友们对此表示不解,陶渊明说:“我本来就不适合在官场中混,也不善于跟官场人物交往。现在因老病而家居,既不想求官员做什么,又不想借助他们抬高自己的身价,何必跟他们周旋?况且我身上小毛病很多,又不拘礼节,轻易接触官员,反而会得罪他们。”事实上,陶渊明对刘裕窃据东晋政权相当不满,因而对紧跟刘裕的王弘也就没有什么好感。
王弘吃了闭门羹之后,反而更加尊敬陶渊明了,下决心要跟诗人交朋友,为此花了不少心思。他采取了外围包抄的办法,首先结识了陶渊明的朋友如庞通之等人,让庞通之了解自己的心态和为人,以便将这些情况传到陶渊明那里。之后他又专门派人去打听陶渊明的一举一动。有一次,负责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报告说:“陶渊明要去庐山与友人聚会。”王弘听了大喜,马上叫庞通之等人带上酒菜,等候在陶渊明去庐山的必经之路上,而他自己则换上便装,偷偷躲在一旁。没过多久,陶渊明果然出现了,是坐着竹轿子来的。说是轿子,其实非常简陋,就是在两根竹杠上绑着一把竹椅子,当时叫“篮舆”。因为早年得病,腿脚不方便,所以陶渊明不得不叫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抬着“篮舆”送他去庐山。
庞通之看见陶渊明,故意装出一副偶然相遇、喜出望外的样子,连忙叫陶渊明停下来喝酒。看见老朋友,陶渊明也就欣然下轿,坐在路边的亭子里喝起酒来。陶渊明边喝边谈,不知不觉兴致已高,几乎把去庐山的事给忘了。躲在一旁树林里的王弘见状,觉得时机已到,就走出来与庞通之打招呼,庞通之又装出一副偶遇的样子,请王弘坐下来一起喝酒。陶渊明并没有见过王弘,以为眼前这个穿着“白衣”(平民服装)的人只是庞通之的一个普通朋友,也就随意与他碰杯、交谈。喝了一通,诗人已经有些晕乎乎了,庞通之这才对陶渊明说:“这位先生您不认识吧?他就是屡次想见您的江州刺史王弘。”正在兴头上的陶渊明也没有在意,说:“啊?那好啊,那就继续喝酒吧!”
王弘见陶渊明光着脚丫子,便心生恻隐之心,吩咐手下人给陶渊明做一双鞋子。手下人问:“多大的尺码?”陶渊明也不在乎什么礼节,就伸出光脚丫说:“你自己量吧!”因为喝得开心,聊得尽兴,不知不觉就到了日暮之际。这时王弘邀请陶渊明去寻阳城,陶渊明也爽快地答应了。王弘问:“先生愿意骑马还是坐轿?”陶渊明说:“刚才坐的篮舆就挺好,不用换了。”于是又让门生和儿子抬着篮舆,把自己送到了寻阳城,进了王弘的官衙。王弘的官衙自然是堂皇富丽,十分气派,准备的晚宴也特别奢华,但光着脚、衣衫褴褛的陶渊明,对这一切却视如不见,丝毫没有不自在的感觉,继续与王弘谈笑自如。不过细心的王弘也知道陶渊明不喜欢进官衙,此后与诗人饮宴,都安排在山野间,不再强求诗人进城了。
这段文字出于正史。因此,此图更名为《篮舆会宏》更为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