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工程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zz/285606.html「本文来源:中国民航杂志」《世说新语》里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曹操和杨修一日经过记载曹娥投江寻父孝行的曹娥碑。碑背上有“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看了以后回答:“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让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也知道了。”两人一对答案,都是”绝妙好辞”。原来,“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儿之子也,于字为‘好’;齑臼是捣姜、蒜的器具,受辛也,于字为‘辤’。”连起来正是“绝妙好辞”四个字。曹操叹曰:“我才不及卿,走了三十里才想出来。”王羲之小楷《孝女曹娥碑》甲骨文石鼓文小篆辞,繁体字作辭。《说文解字-辛部》:“辭,讼也。”许慎认为辞的本义是打官司的文辞。但是《说文-辛部》另收“辤”字:“辤,不受也。从辛,从受。受辛宜辤之。”辤就是不接受,受罪应该辞避。根据后人的研究,辭和辤本为一字,误衍为二。两字皆从辛,而受为(luàn)之讹。“”是“乱”的本字,是治理的意思,辛是罪过、是刑法。有罪过当然需要治理,所以“辞”的本义就是“以法律理纷乱”,特指打官司的文辞。《周礼-秋官-乡土》中有“听其狱讼,察其辞”之语,这里的“辞”就是“狱讼之辞”。在讼辞中常常会为了求无罪而寻找借口,所以辞也可以引申为借口,古语中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的“辞”就是借口之意。再者,辩辞往往是为了摆脱罪名,故又可引申为推辞、辞却、辞职、告辞等含义。如“不辞而别”、“朝辞白帝彩云间”等。由“狱讼之辞”又引申指言辞、文词,这个意义也可以用“词”表示。《周易-系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指的就是言辞的多少。成语“属辞比事”便是连缀文辞、排比事例之意。“辞”还可以指修饰过的优美言词,“辞藻”、“辞采”、“辞翰”均是指文辞优美,“修辞”则是使文辞优美。从辞藻、辞采转而指一种文辞优美的文体——辞赋。这其中又以楚辞最为著名。“楚辞”本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宋人黄伯思说这些诗篇“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王国维曾评价:“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值得注意的是,唐诗宋词等皆以时代标名,唯楚辞独以地区标名。所以有学者认为“足见楚国自有其不同于当时中原各国的独特的民族传统。”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也赞叹,楚辞的出现是“去圣未远”、“楚人多才”!楚辞之后有汉赋,但在古籍里辞与赋有时可以互称。司马迁《报任安书》:“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汉书-艺文志》言“屈原赋二十五篇”。这都是把楚辞称为“赋”。《汉书-扬雄传》里说:“赋莫深于离骚,辞莫丽于相如。”《离骚》是楚辞,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可见辞就是赋,赋就是辞。《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是司马相如最有名的三篇赋。传说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贬至长门宫,终日以泪洗面,后听说司马相如的文采极好,写的几篇赋深受武帝喜欢,遂命一个心腹内监,携了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以自己深居长门的闺怨为主题代做一篇赋。司马相如因此写了《长门赋》。据说武帝读此赋后,大为感动,陈皇后遂复得宠。陈皇后复宠的故事未必是真,但《长门赋》在艺术上的成就却是真真切切的。作品将离宫内外的景物同人物的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开骈体宫怨题材之先河。一千多年后的辛弃疾还在他那篇著名的《摸鱼儿》词中写道:“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辞中名篇尚有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是辞体抒情诗的代表作,受到后人极高的评价。欧阳修说过:“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据史书记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天浔阳郡督邮要来彭泽巡视,官员要陶渊明束带迎接以示敬意。陶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辞去县令回乡,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苏轼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