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到那家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网友留言:诸葛亮出山前是一位“隐士”,“隐居隆中”
近日,有网友给我留言:“诸葛亮在(襄阳)隆中山间隐居读书,(南阳)宛城到处是平原,到哪儿隐居?”该网友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前,诸葛亮处于“隐居”的状态。笔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说诸葛亮“隐居”,可能是受到了民间演义的影响。
三顾茅庐诸葛亮,这位传奇人物,作为智慧的化身,从三国至今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崇与景仰。他究竟是否曾自称为“隐士”呢?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争议。在历史文献中,我们是否能找到诸葛亮自称“隐士”或者“隐居”的证据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何为“隐居”?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隐居”这一概念。所谓“隐居”,通常指隐士所过的离群索居、淡泊名利的生活。他们往往通过归隐山林、潜心修道等方式,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最典型的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然而,诸葛亮的生平事迹表明,他并非一位不闻政事,归隐山林的隐士。
隐士陶渊明诸葛亮是否是”隐士“,通过出山前和刘备的对话,可见一斑。《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东汉、三国时期,是一个金戈铁马与英雄辈出的时代,面临政权更迭的现实,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豪杰。作为一介布衣的诸葛亮,却对曹操、孙权、刘璋、张鲁等豪杰的性格特征,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草庐之中,对刘备提出著名的”草庐对“(清朝以后亦称“隆中对”),还成为刘备集团制定了长远的发展战略。可见,诸葛亮绝非陶渊明、许由之类的隐士。
南阳诸葛草庐诸葛亮身边有没有”隐士圈子“?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我们想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可以从他身边交往的人,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他的性格、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在古代,那些大的隐士,他们身边往往就有一批醉情山水,不问政事的”隐士圈子“,他们与世无争,心境淡泊,与世隔绝,但又自成一派,别有天地。诸葛亮出山前关系要好,或者志同道合的人有哪些?《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有如下记载: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诸葛亮诸葛亮在未出茅庐之前,已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远大的抱负。他自比齐国名相管仲、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可见其胸怀大志,欲以管仲、乐毅为榜样,辅佐明君、振兴汉室。然而,他的才学并不广为认同,只有他的好友崔州平、徐庶等人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可见诸葛亮和以上两人,乃志同道合、相识相知的好友。
古代隐士然而,博陵(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崔州平少结英豪,颇有名称,历任虎贲中郎将,西河太守,在董卓乱政之时,崔州平同袁绍一起在山东起兵讨伐董卓,成为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颍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徐元直,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魏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可见,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归隐山野的”隐士圈子“,反而是积极入仕的名士较多。试想,一个真正的隐士,会自比管仲乐毅吗?一个隐居山林的人能对天下大势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吗?显然,这些都不符合隐士的基本特征。因此,从逻辑角度看,诸葛亮的“隐居”之说显然是有悖常理的。
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会顾先帝三顾草庐前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反映的是一种晴耕雨读的生活。从正史记载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出山前称之为“隐居”,既缺乏可靠的历史依据,又不能反映客观实际,纯粹是后人强加。
结为什么会有诸葛亮“隐居”一说?诸葛亮的生平事迹表明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智慧、忠诚和公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诸葛亮死后,南阳、襄阳都以诸葛亮在当地生活而自豪,这也导致了两地产生了长达几个世纪的”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加上后期的旅游开发,争论有愈演愈烈之势。
襄阳古隆中风景名胜区位于汉江南岸的襄阳古隆中风景名胜区,依山傍水,远离尘嚣,似乎是东汉三国隐士生活的绝佳地点。因此,襄阳方面将诸葛亮出山前的状态描述为”隐居“,而非”躬耕“。笔者认为,这多少受到小说《三国演义》以及经济利益驱使,在宣传诸葛亮“躬耕”生涯的时候,偏离了真实历史记载。#诸葛亮#诸葛亮在出山前是在”隐居“还是”躬耕“?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谈谈你的看法!
往期精彩回顾:
躬耕南阳,走向世界:作家魏俊朝也谈诸葛亮——《这一片高岗》河南作家齐川红:重走刘备三顾访贤路,《与汉平游卧龙岗武侯祠》襄阳专家杜汉华:文旅开发可以“无中生有”,历史是否应被尊重?南阳、襄阳诸葛躬耕地之争:应该是理越辩越明,不该是水越搅越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