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官三代。
归隐可能是被迫的。
他的诗长期被认为是垃圾,但宋时崛起。
1
如果说语文课本界的“香精大米”,那肯定是“菊花之王”陶渊明了。
我们的课本对他的描述,基本上都是反着的。
他既不穷,又爱当官,当时又不出名。
陶渊明是官三代,他爷爷有可能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他姥爷最高做过总理秘书,他爷爷是省长,他爸爸不详。但他自己史书里面开场就是省委秘书长,史书记载中最低官职是县长。推测他爸高低不能是个老百姓。
自从他从彭泽县令退下来后,曾经收到过朝廷的征召,给过一个比县长还高的官。他没有去。后来他家在的江州省长和市长都前来拜访过他。
我就问,他爷爷的官能小么?
他这个隐居,能种地不?指定不能啊,所以他家地里“草盛豆苗稀”。这更类似于城里人去耍了个农家乐。
所以,你看他的诗歌里面农村可美好了。什么“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你就照着大爷大妈晨练理解。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没别的意思,就是农家乐干饭。什么“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这就是摇人喝酒。
2
他为啥隐居呢?
如果你看他自己写那就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爷们就好这口。
但是你要看他履历你会蒙圈:
20来岁做省长秘书,30来岁做未来的桓楚帝国开国皇帝桓玄的秘书,桓玄兵败被杀第二年又做省长秘书,后转彭泽县长。当县长80天,“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
这中间十来年,他可没有少做官。你要是相信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那就不应该出来做官啊。他家里又不是没有玩农家乐的条件。
如果你仔细看,就又能理解了。
他当初可是在桓玄手下做过秘书,那和桓玄关系铁定不一般。
所以桓玄篡了东晋被杀后,你说东晋朝廷里面的保皇派能轻易放过他?所以他一开始给省长当秘书,后来做了县长。只要是有点阅历的都知道,宰相门前七品官。省长秘书那可比一般县长牛多了,这中间至少差了三个等级。所以从他降级为彭泽县长的时候开始,他政治上就是个死人了。
按照他这个降级的速度,如果继续留在东晋官场里面,恐怕是睡不着了。所以自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后,不管谁来劝他当东晋的官,他一概不出山。但是他又从来都和本地省长、市长关系不错。当地省长、市长还一直对他客客气气。
对一个政治上的死人,你无论如何尊重他,无论如何推崇他,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一方面表示自己礼贤下士,另一方面表示自己对地方上的势力是积极合作的。
3
陶渊明当时过得挺不错,死后就更不错了。
本来陶渊明的诗在文学圈地位不高。当时大家推崇的是唐代的大开大合,五代十国的繁花似锦。所以王维曾经评论他的诗:
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多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
“屡乞而多惭”,说白了就是要饭还装。可见是评价不高的。
但是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在王维的四五百年后,苏东坡突然发现陶渊明诗写的好。他曾经说过:
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好么,连李白、杜甫都赶不上他。
为啥会这样?
因为苏东坡也被贬官了啊。同病相怜,他生不逢时一路降级,我老苏也一样。不是我老苏不牛,而是被迫降级啊!
4
如果从立意,从历史看,陶渊明的诗歌有那么点矫情不说实话。作为一个失败者的哀鸣,的确楚楚动人。这个艺术价值我是承认的。
但是千万别说陶渊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千万别好我娃说以后要“不为五斗米折腰”。因为他爸不是官二代,我娃家里也不可能经常来省长、市长串门。俺们家没有“五斗米”啊!
我不是想吐槽陶渊明,我挺喜欢他的诗的,简单朴实,容易背。
但是我不想做陶渊明,更想做刘邦,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来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