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就一定会好吗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身处工作节奏加快的社会,很多人喜欢回归自然。甚至一些人向往陶渊明,要模仿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行为,过上隐居的生活,似乎是一种享受。但是,回归自然就一定会好吗?

当然不是。回归自然有着诸多的不便,甚至会让人衣食无着。当年,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一职,回归田园。尽管他写诗很优雅,充满了田园的乐趣,但现实生活却正好相反。他不会种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尽管这样,他还是兴致勃勃,“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每年的收成不够吃喝的,经常饿肚子,他要接受亲朋好友的救济才能勉强度日。最终,陶渊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倘若他还是担任彭泽县令一职,就不会有这样的苦日子了。可是,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职位,看他的财富,而是应该看形而上的精神境界。陶渊明尽管不善于种田,但他的精神难能可贵。当时,又有几个人能主动脱离官场,洁身自好呢?人们做官了,就要抓住权柄,哪里肯放松一丝一毫?陶渊明看清了官场的腐败不堪,不想和官场同僚同流合污,就要弃官归隐,写一些优美的田园诗,不成想成了田园诗的鼻祖。可以说,他的田园诗是理想化的田园生活写照,并不是纯粹写实的。优美的田园诗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不胜唏嘘。不明就里的人很容易被田园诗的美好境界感染,认为田园生活真的就是那么美好。其实,田园生活充满了艰辛,也是农民们不愿意面对的。

现在的社会被资本和权力主宰,权力做背书,资本运作,促进经济发展。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了,不能停下来了,也不能随便回归田园。毕竟,进入城市的人们已经被工业文明驯化,变成了日夜轰鸣的城市这台大机器上的螺丝钉,跟着大机器一起运转,可以休息,但就是不能回归田园。于是,人们趁着休息时间,到一些风景名胜之地旅游,住民宿,吃乡间小吃,到田野里走走,就算是回归田园了。感觉还不错,尤其是回归田园之后的那种自由,简直就是享受。可是,这种自由只是人们认为的相对自由,并非真正的自由。人们在城市生活久了,觉得没意思,到田野里走走,就觉得田园生活很美好。而农村人整天在田野劳动,却对田野的风景司空见惯,根本不看一眼。他们想要进入城市,挣大钱。于是,城市似乎成了一座围城,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为什么农村人和城市人都想逃离自己的生活?

因为他们的生活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周而复始,让人感觉厌倦。尤其是人们感觉挣钱不多,生活质量上不去的时候,就要想方设法提高生活质量。农村人厌倦了农村的生活,想进城,挣更多的钱,买更多的家具和电器,甚至还要到城市买楼房;城里人早就厌倦了城市生活,想逃离城市生活,到农村回归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让心灵得以休憩,让思想纯正起来。似乎他们都在追求人生体验,城市人的生活并非那么理想,收入也不是那么高,而农村田园生活也并非那么理想,甚至有些寒酸,安全也没有太多保障。

有人到钟南山隐居,修道。可是,钟南山修道的人日渐增多,致使钟南山的房子租费涨了好几次,弄得很多隐士不得不卷铺盖卷走人。正应了古人说的那句话“无财不足以养道”。而城市过上现代化生活的人实质上处于精神上无家可归的状态,如果想回到田园生活状态,就要进入到农村,进入修道的大山,独自生活,其实只是一种想象,真的到了那种状态,就会知道钱的重要性,也会知道人是如何受罪的,并不像陶渊明写的那样美好。在城市享受惯了空调,没有蚊蝇的空间,也享受到了各种便捷的公共服务,没有太多的威胁,人们各走各的路,各上各的班,到了农村,会有溽热,会有蚊蝇,会有各种生活的不便,还会面临盗贼的威胁,面临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当然也会受到排挤。虽然这些因素比起自由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有时候这些因素会毁掉一个人,而不是让他获得了田园生活的自由。

田园生活并不一定美好,陶渊明歌颂的田园生活只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描写,是美化的田园生活,诗化的田园生活,而不是现实的田园生活,并不涉及太多的现实矛盾。尽管一些城市人缅怀田园牧歌式的精神宁静,一味推崇精神,而否弃物质,鄙弃大众又俨然以大众的代言人自居,表现为十足的贵族、经营倾向,但他们并没有了解真实的田园生活,也不屑于关心农民的生活,只是陶醉在自恋式的田园生活里,也就变得不可救药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