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隐田园选择你所能承担的,承担你所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https://m.39.net/pf/a_4629689.html
根据史料记载,陶渊明先后出仕共计五次:第一次起为州祭酒,第二次入桓玄军幕,第三次为镇军入伍,第四次为建威入伍,第五次任彭泽县令。最后他深刻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没有贵族身份,名士时代也已过去,清谈的环境也不复存在,在这种环境下,自己是没有出路的,加之不屑弯腰于小人,所以他真的想通了,再也不心存幻想,不渴望以名鬻爵,建功立业,做一个真正的隐士。所以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怡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绝妙胜景,才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宸冰:反抗的精神在魏晋南北朝以嵇康为首的这些文人身上绝了之后,有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反转,它变成了一种安世的逍遥,甚至是追求自己内心的平衡。大生:因为外在力量,他实在反抗不了时,实在迫不得已,就像孔子所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我只能去隐居了。陶渊明是隐居文化的代表,我们一般说隐居是不满于社会现实,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的原因也很多。宸冰:我认为陶渊明还不是纯隐居的状态,他开创了一个在自己的心里给自己留一个世界。大生:你可以自由地经营自己的这片心田。陶渊明其实是这样一个人,他年轻时也是怀着“大济苍生”愿望,他的曾祖父陶侃出身寒族出身寒门,因军功而跻身高层,但依旧被士族们瞧不起,不被士族接纳,刨根问祖,依旧算寒族身份。他的爷爷陶茂,做过太守,没有特别耀眼的政绩。他的父亲陶逸,也做了太守。可惜非常年轻就去世了。所以他的官位一直也做不大,一直做来做去都是一些六七品的小官,他就非常郁闷,而且东晋的真名士毕竟是少数,假名士实在太多,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虚伪的风气,这种虚伪,渗透了上层社会的每个角落,这种环境下,他便“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宸冰:很多人把这个当作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甚至会认为是颓废,但事实上这恰恰完全符合了,真正的中国哲学文化当中的一种追求境界。大生:中国文化,广泛来讲,有儒、释、道三家,其实佛教在中国形成了禅宗,已经被道家化了。宸冰:事实上,我们还是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尤其以老子的《道德经》影响最大。大生:所以说一阴一阳两种文化,粗放地来说,一方面是进取的,一方面是避世的,避世的这一方可能就以隐士为代表。宸冰:但隐士隐的只是身,隐的并不是他的心和名。大生:如果实在不能在朝堂上有所展示和抱负,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在我自己的心里去耕种那份田地。宸冰:这样的名士,你觉得他希望别人知道他吗?大生:古人对待名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名直接和利相关联,这种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名,这是功利主义者;另外一种他并不一定希望自己的名声留下,而是希望他的思想和著作留下,要青史留名,有更大的事业和胸怀,要为文化做一份贡献。所以很多古人在隐居之后,不是我隐居之后,还照样呼朋和友的来指点江山,而是退而著书立说,写一本可以流传下去的书,注解一部古书,这是他要做的事。宸冰:包括写几首诗,在那个诗里让我们看见了,陶渊明流露的心迹,不光是心迹,还有对人更多的启发。如果不是陶渊明的启发,苏轼可能就不会有后面那样一番经历之后的那种大乘。所以你看一代一代人很有趣,陶渊明可能是受嵇康启发,或者有一些影响,他又启发苏轼,苏轼可能又启发了后面的所有人,这就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传递。在当今这个时代,这些人物和故事,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需要一定要去背诵或者记忆,因为我们随时可以调取它的资料。那一个个的历史片段,到底应该带给我们怎么样的一种触动呢?我们是要从心灵上感受,还是从情感上感受,还是从精神上去感受,而不只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