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子烨陶渊明猛志固常在才能悠然见南

千龙网北京5月26日讯(记者纪敬)5月26日在十月文学院,范子烨主讲中国古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赋与晋宋政治,这也是“名家讲经典”中涉及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一讲。在讲座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范子烨,从政治史的角度重新解读了陶渊明及其文学创作,重新诠释晋宋易代之际的社会、历史和人性。5月26日,“名家讲经典”在十月文学院举办,范子烨主讲陶渊明诗赋与晋宋政治。(北京出版集团供图)正如鲁迅所说,“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80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范子烨谈到,陶渊明一生五次为官,有三次在军队当中。陶渊明是职业军人出身,所以他的诗歌当中除了灿烂的菊花和飘逸的酒香,还有寒光闪闪的宝剑。“别看陶渊明写诗很潇洒,但是从军事眼光看,他总在长江上跑来跑去,显然在传递军事情报。在这个过程中,他一再表达自己痛苦的心情、对于家乡生活的怀念,和对回归田园的憧憬。”陶渊明的三次军旅生涯,再加上29岁的江州祭酒,最后一次为官是公元年8月,他要求改任彭泽县令,这时候他脱离军职,在官80多天,11月份彻底辞官归隐,之后再也没有做官。陶渊明为什么可以从容进退?“他有复杂的家族关系,这个家族有一定的势力。”范子烨认为,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与他一生五次为官的政治阅历也是密不可分,因为一个不懂政治的人永远不会超越政治,一个没有政治情怀的人也永远不会有回归田园的梦想,陶渊明能够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能够创写田园诗,也是由其政治阅历和政治素养所决定的。5月26日,“名家讲经典”在十月文学院举办,范子烨主讲陶渊明诗赋与晋宋政治。(北京出版集团供图)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他从小读儒家经典,熟悉老庄学说。以道家学说为核心的玄学思潮对陶渊明有非常深刻的影响。“他不是一般的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实际上他的选择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选择,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范子烨认为,从陶渊明整个为人风范来看,他是一个外道内儒之人,表面上很潇洒,诗酒风流,但骨子里是儒家的东西。所以陶渊明的特点,一方面潇洒自然,另一方面很有原则性,他的性格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是比较理想的。作为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文学院的公益性文学品牌活动,“名家讲经典”系列讲座自年4月开办以来,以“名家讲堂,雅俗共赏”的形式,每期从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中精选出一部名作,邀请专家学者、作家与文艺家,以浅显易懂、贴近大众的语言,细腻解读作家和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精神内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