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286.html
本文转自:九江新闻网
“易”得“广厦”“安”家“兴业”
——我市持续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九江,一座“三水四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城市,散居在深山区、库区、湖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群众脱贫之路格外难走,易地扶贫搬迁无疑是挪穷窝、换穷业、斩穷根的一把利刃。
从前,向着“脱贫”“迁徙”。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我市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来抓,如期全面完成我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共安置户人搬迁入住,其中搬迁脱贫户户人,走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的“九江经验”。在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公布的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中,我市1县1集体2安置区3人入选,其中,修水县获评“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姜家坳安置区、武宁县武安锦城安置区获评“十三五”美丽安置区。
现在,向着“振兴”“迁徙”。今年以来,我市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首要任务,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农户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山头”到“城头”:迁出幸福感
“如果没有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我们哪有机会住进这么好的房子?这里交通方便,生活好多了。”说起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好处,万继华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万继华曾经是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贫困户,一家六口住在深山坳危旧的土坯房里,年修水县开始对村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年春节前,全家就搬进了姜家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点虽不大,但设施齐全,与城里没有区别。
“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建集中安置点个,其中修水县就有个。该县创新帮扶举措全面推广党建联抓、机制联创、产业联扶、服务联动、自治联建和“一选三定一连心”后续扶持服务机制,持续巩固搬迁脱贫成果。规范建立了良瑞、紫竹等中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着力抓好监测帮扶、环境卫生、政策落实、思想教育等工作,为搬迁群众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提供便捷服务,减少群众办事“两头跑”。
“山头”到“城头”,不只“挪个窝”,更要做到“群众搬迁到哪里,新服务就在哪里跟进”。在我市,像修水县一样以持续提升易地搬迁社区治理水平,做实做细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并非个例。易地扶贫搬迁之后,我市相关工作重心便由“以搬迁为主”向“后续帮扶和社区管理”转变:选优配强支部班子19个、社区工作人员人筑牢一线堡垒;选派3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49名工作队员“沉在一线、干在一线”;建立并充分发挥个村民理事会(社区)作用,个安置点积极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奋力把搬迁安置点打造成为搬迁群众的平安家园、文明家园、暖心家园、幸福家园。
“村民”成“居民”:迁出安全感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武宁县武安锦城安置小区,只见绿树掩映下一排排崭新的房屋错落有致,宽阔的街道整洁干净,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小区距离县城只有8分钟车程,小区内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综合商场、卫生院等设施应有尽有。傍晚时分,居民在休闲广场或跳广场舞、或散步,在阵阵喧闹的笑声里享受休闲时光。
为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彻底改善武宁县深山区、回水区、地质灾害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市、县两级紧密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和水库移民避险解困,建设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2个,武安锦城安置小区就是其中一个,该小区是全省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移民安置小区。居民方丽燕高兴地说:“这里环境好,外出也很方便,邻里之间相处也很愉快。”居民罗会信说:“这里建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儿童快乐天地,‘四点半学校’还安排了老师轮流免费看护辅导孩子,真的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村民”成“居民”,不只“挪个窝”,更要做到“群众搬迁到哪里,新生活就在哪里融入”。为进一步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果,近年来,我市聚焦易地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后续帮扶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搬迁群众的融入感、归属感。
监测帮扶有强度。针对搬迁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因人进行精准帮扶,确保监测对象生产生活得到及时有效帮助,直至风险稳定消除。目前,全市易地搬迁户监测对象户中已消除风险73户。
志智双扶有深度。以个建立在安置点或周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为阵地,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讲好搬迁故事,引导搬迁群众崇德向善、移风易俗,共开展“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次,有名搬迁群众参加。
政策落实有力度。继续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对搬迁脱贫户的后扶措施实现全覆盖。市乡村振兴局不定期对照帮扶台账抽查了解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并制定“点长”帮扶规划,加大政策落实落地力度;按照有关要求,稳妥推进稳定脱贫户安置住房扩建加层工作,目前,全市加层扩建的共有户,其中户已完成扩建。
“安置”变“安居”:迁出获得感
“易地”“易地”,谈何容易。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政策性最强、难度最大的一批,易地搬迁也绝不只是空间的简单挪移,而是一个复杂、系统、长期的艰巨工程。“搬出来”需要决心勇气,“稳得住”需要用心用力,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之初,我市在安置区选址上就有了规划,尽量选择在置业、就业、创业十分便利的城区、园区或者中心集镇,如修水县良瑞佳园安置小区就位于该县五大专业市场附近的县城核心区良塘新区,武宁县武安锦城安置小区就位于该县工业园内。
年搬迁至武安锦城安置小区的住户罗利原先家境贫困,搬迁后与妻子在工业园里从事豆制品加工和销售,收入可达7万余元,还一举偿还了债务。在他们小区像罗利一样自主创业的脱贫户就有26户。在武宁县的安排下,该小区不仅成立了就业服务中心,附近还有了每季举行大型招聘活动的人才交流市场,在积极引导下,共实现该小区户搬迁脱贫户实现稳定就业人,户均达1.9人。
“安置”变“安居”,不只“挪个窝”,更要做到“群众搬迁到哪里,新动能就在哪里生根”。武宁县多措并举帮助搬迁群众稳岗就业,正是我市“持续聚焦乡村振兴‘两业’发展,促进后续帮扶”的有力表现。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好搬迁群众就业、发展后续特色产业:实施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积极引导当地企业和用人单位吸纳搬迁劳动力,推广以工代赈、扶贫车间和开发公益岗位模式;将安置区产业发展融入各地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发展大局,以该地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安置区产业。修水县优先在安置点及周边建设特色产业项目,彭泽县率先实现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乡镇全覆盖,都昌县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搬迁户参与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因村因户施策,我市已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目前,全市带动搬迁脱贫户户人参与产业发展、户人实现稳定就业。
“现在我们也是有家业、有就业、有产业的一群人了。”易地扶贫搬迁户们搬出了穷地方,也迎来了富足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