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信大家一定是非常熟悉了。作者笔下的桃花源,确实是个令人向往的,理想的“世外桃源”,因为那里的人们男耕女织,“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好一派愉快祥和的安宁世界。每个人的一生,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宁静安详,幸福美满,这是人之常情。那么,陶渊明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呢?在他的内心到底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陶渊明,名潜,字渊明。据史籍记载,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正是如此一个好学喜静,善良念执,爱河山,有志向,而又不愿意和世俗同流合污的人,后来才成为了东晋末到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和辞赋家。他的一生虽然也曾经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务,但是终究是多次入仕为官,又多次辞官回家。正是由于他早已厌倦,也看透了官宦生活,因此,最后一次出任彭泽县令后,仅仅80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再不为官了。他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为此,也被后来人称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在他的《归园田居·其三》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意思是这样的,我在南山下种植了豆子,地里的野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儿却很稀少。大清早我就下地去锄除荒芜的杂草,夜幕降临了才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归来。狭窄的山路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服。衣衫被弄湿了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要违背了我归耕田园的一片心意。显然,归隐田园后的陶渊明要远离尔虞我诈的黑暗官场,和喧嚣尘上的世俗红尘,要实现隐居山野,并自食其力,还是要吃不少辛苦的,劳累的田园农活必须要起早带晚,还要爬山锄草,连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可是,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正是他内心想要的生活,也是他避开纷繁复杂,早已厌倦的仕途,实现回归田园清静的理想之举。我本自由,不受桎梏,回归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满足自己的心愿,衣服弄湿了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他非但无怨无悔,而且苦中作乐,乐在其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完全道出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节操和骨气,他的内心世界已是昭然若揭。在平淡如水的诗句里,于质朴的语言之中,彰显出奇丽和甘美,最让人有所感受的是,在他朴实无华的诗句意境中,实际上却充分蕴含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世间万事万物,有失者必有得,陶渊明为了他的理想和个性,至少是失去了衣食无忧,天天有酒喝。但是,他却获得了身心的完全自由,更是赢得了人品人格的尊严,从而才写出了如此独具风格流传百世的诗句。同时,他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精品,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真的无愧于“古代归隐诗之宗”的称号。大家以为如何呢?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