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人生境界,静看花开,从容半生

北京皮肤科医院哪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公元年,四十岁的彭泽县令陶渊明,在上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最后一次离开了官场,从此再未出仕,归隐田园。

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华富贵,与他无关。从此之后,他成了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

浮生若梦,归隐田园

为官半生,陶渊明的内心是惆怅的,不愉快的,是压抑的。

东晋的门阀世族根深蒂固,门第决定了以后的仕途之路,寒门子弟的路更为艰辛。

陶渊明年少因为家穷,想走仕途改变命运。曾经的理想抱负,奈何时运不济,空有满腔热血,无处安放,只能一次次的失望而归,无所作为。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看不惯为功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赤裸裸的追求财富,地位,只为一己之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年少的梦想,成年以后被各种外在所牵绊。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前半生未为自己而活,后半生要为自己“任性”一把。

陶渊明辞官归隐是有原则的,长期理性的判断,并不是只为一时的冲动意气。看破看透生活的本质,追求内心的洒脱与自由。

他写的《桃花源记》是一个美丽而又悲伤的故事。

心中的桃花源是对美好生活的想象,那么令人向往却那么虚幻,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热爱自然,热爱田园,追求自己一直想要的自由生活。

静看花开,从容半生

一个读书人,辞官归隐,躬耕田野是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陶渊明肯定承受很多异样的眼光。

拿的起,放得下,走时一身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重新出发,才能走的更远更轻松。

人生的境遇不同,选择不同,活成喜剧还是悲剧,只是一念之间,就看自己是如何想?如何做?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亲近大自然,过纯净简朴的生活,没必要去躲到深山老林,寂寞幽静之地。

“心远”主要是心境,内心平和宁静了,在哪里都一样。心中有诗意,笔下有诗意,也活成了诗意的生活。

陶渊明可以尽情的做自己喜欢之事,爱好读书,不为任何功名利禄,夸耀辩论,只是随意,做到心领神会,精神愉悦即可。

在这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简陋,清贫都是浮云,静看菊花开,从从容容过好后半生。

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陶渊明的一生没有作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曲折传奇的故事,用尽全力,过完了平凡的一生。

直到他去世之后,他的名气才开始慢慢大起来,受到很多文人的敬仰,他成了天下皆知的隐士。粉丝众多,以大文豪苏轼为例,写了多首《和陶诗》,发自内心的对偶像的崇拜。

辛弃疾也是他的粉丝,曾这样写过“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普通之事中自有奇特,平淡中自有味道。让我想起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平凡朴素的人生自有意义。

归于田园之后,陶渊明是一位隐者,一个农夫,一个诗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劳动是辛苦的,也是充实的,在他心中也是快乐的,种豆在南山,采菊在东篱。

关心庄稼和时令,种植,锄草,收获。闲暇时间饮酒作诗,与颜延之一起舞剑,抚琴,山中岁月,自有一番乐趣。

在东晋那个崇尚奢华,放纵的时代,注重享受,陶渊明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只有实实在在的劳动才是最光荣的。

纷纷扰扰的世间,他从容走过,随心而活,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任后人去评说。

生活有多种姿态,看你怎么去看待,领悟人生的真谛。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时需要放下该放下的,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