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历史名人,最后一位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

九江,简称“浔”,为江西省设区的市(地级),古称柴桑、江州、浔阳,是一座有着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是中国首批5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这里的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叠泉瀑布,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句。这里的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又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书院、江西铅山的鹅湖书院、江西金溪象山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这里不仅历史悠久,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名人!张羽: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夏竦: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县(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宋真宗景德元年(年),夏竦因父亲夏承皓死忠之事,被录官丹阳主簿。大中祥符三年(年),选为国史编修官,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又参与编写《册府元龟》。天禧年间,出知黄、邓、襄等州。遭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五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历知寿、安、洪等州,勒令巫觋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天圣五年,拜枢密副使。天圣七年(年),升为参知政事。天圣九年(年),进兵部侍郎、尚书左丞。景祐年间,出知青州,支持守城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是一般认为的中国最早出现的虹桥。入朝迁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等。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主持对西夏战事。改判河中府,升拜同平章事,判大名府。庆历七年(年)入朝拜相,旋即改授枢密使,封英国公。次年,复拜同平章事。皇祐元年(年),进封郑国公。周访:周访,字士达。本籍汝南郡安城县(今河南汝南东南),后移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省九江县),晋朝名将。周访出身寒族,为人沉毅、谦让,有好施之名。初任寻阳功曹,后被察举为孝廉。琅玡王司马睿升为镇东大将军后,征辟周访为僚佐。其后屡次领兵,讨平江州刺史华轶及荆州杜曾叛乱,又协助平定杜弢的流民叛乱,为司马氏政权立足南方作出了杰出贡献。累官至安南将军、梁州刺史,封寻阳县侯。晚年在梁州务农练兵,抗衡跋扈不臣的大将军王敦。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作品有《山谷词》,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陶侃:陶侃,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年),陶侃去世,年七十六。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今已佚。《全晋文》录有其文,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陶侃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刘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江万里:江万里,初名临,字子远,号古心,南康军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南宋爱国丞相、教育家。自幼神隽颖异,年轻有文名,宋理宗宝庆二年()进士,为官40余年,历官91任,也曾坐事闲废12年。宋度宗即位,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秉性峭直,力主抗元。咸淳九年(年)予祠。元兵至,为游骑所执,后伺机脱归。德祐元年(年)二月,元兵破饶州,江万里率子江镐等投水殉国。著有《宣政杂录》,江万里是都昌县宋代的杰出人物,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陈三立: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陈寅恪:陈寅恪,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陈宝箴:陈宝箴,谱名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晚年自号四觉老人,清道光十一年辛卯()正月十八日生于今修水桃里竹塅。道光三十年庚戌()入义宁州学读书,咸丰元年辛亥()试中举人。初在乡从父办团练,因率团练协助克复义宁州城有功,咸丰皇帝谕以知县后补,并尽先选用。年入京会试未中,一度留京,与四方俊雅之士交往。年往安庆谒见两江总督曾国藩,被尊为上宾,年被保荐觐见皇帝,授予候补知府。年授辰、靖、永、沅道官职,光绪六年庚辰()改官河北道,十六年庚寅()任湖北按察使,二十年甲午()调直隶布政使,另年秋,升任湖南巡抚,一直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政变。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系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后受到湖南守旧派王先谦、叶德辉的攻讦。光绪二十四年(年)戊戌政变爆发,百日维新宣告失败,陈宝箴以“滥保匪人”被罢黜。光绪二十六年(年)7月22日去世。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四代出五位杰出人物,后人称之“陈氏五杰”。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关于他的具体事迹,详见小编早期作品)你还知道哪些九江历史名人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