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陶渊明越过越穷,喜欢他的人却代代不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陶渊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开创了田园诗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中年辞官归隐,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江西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国画,陶渊明像陶渊明一生过的怎么样?有人说陶渊明是名将之后,有田有地,虽父亲早亡,毕竟家底还在,过得不算穷。也有人说,陶渊明生活过的拮据,几乎到了乞食的地步。究竟怎么样呢?先从家庭背景开始看起。一、家庭背景陶渊明(年—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祖父陶侃(年-年)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陶渊明的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姓名事迹不可考,有可能是做过官的,也有可能闲居在家(安城太守或姿城太守都不可信),陶渊明8岁丧父,12岁庶母去世,35岁时母亲去世。陶渊明原配夫人在陶渊明三十岁左右去世,后续弦翟氏,他一生两任妻子共育有五个儿子,似乎还有“弱女”。九江庐山市陶渊明雕像这些都可以明显看出,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衰落,因早年丧父,他从小就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但不至于太穷困潦倒,至少他父亲。虽然早早过世,也还是同时娶了两个老婆的(不是续弦),正室还是东晋名仕孟嘉的第四个女儿。至少也没因为少读书而影响到他日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二、为官经历陶渊明入仕较晚,29岁才开始踏入官场,入仕的原因一是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二是生活压力太大,想做官来减轻生活负担,后者更重要。但每次都事与愿违。诗意图:采菊东篱下第一次入仕,29岁,做了个江州祭酒的官,然而江州刺史王凝之是一个沉迷于炼丹画符、求神拜鬼的五斗米道教徒。王凝之是书圣王羲之的次子,本质上却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窝囊废。几年后孙恩叛乱,王凝之本应命令部下严防死守,可他却说天兵天将会来保护江州城,结果孙恩很快就攻破城门,将王凝之父子乱刀砍死。陶渊明早就看透了王凝之的秉性,他上任仅两个月就辞职回家了,从而躲过了一劫。第二次入仕,35岁,公元年,江州刺史桓玄起兵进行“清君侧”,在家种田的陶渊明觉得这是一次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于是投奔桓玄,做了一名幕僚。可刚做不久,陶渊明就觉察到桓玄名义上打着清君侧,其实是想当皇帝,恰好这时母亲去世,于是陶渊明果断辞职,回家守孝。第三次入仕,40岁,公元年,彭城内史刘裕起兵讨伐桓玄,陶渊明投奔刘裕,成了刘裕麾下的一名参军。但他很快发现刘裕也是盯着皇位去的,失望之极,陶渊明辞职改投建威将军刘敬宣麾下。哪知刘敬宣为了“明哲保身”,竟然辞去了江州刺史职务,陶渊明只得黯然返回老家。第四次入仕,41岁,也是最后一次,还是最有名的一次,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陶渊明在叔叔陶淡的引荐下做了彭泽县令。谁知上任不到三个月,因为忍受不了督邮刘云的索贿,加上正赶上程氏妹去世,需奔丧,陶渊明愤然辞官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再后来,还不断有人劝陶渊明出仕,官吏桓道济带着钱和美酒来慰问陶渊明,请陶渊明出仕。陶渊明却说天下并不昌明,因为当朝皇帝刘裕是靠残忍的手段得到皇位的。陶渊明把桓道济带来的钱和美酒全部扔到屋外,说“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九江市柴桑区陶渊明纪念馆最后一次辞职回家后,陶渊明写下了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归去来兮辞》,表达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强烈归隐愿望,同时也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此时的陶渊明还是有些田地的,房屋也够一大家子人住,还雇的起个把童仆,否则,如果真是无米下炊,揭不开锅,要做到四次入仕,每且次时间都很短,也是得有点底气,这底气就是农夫、山泉、有点田。三、归隐之后归隐初期,过的还是如陶渊明的愿,但44岁时,家中失火,把房子和储备的粮食烧得一干二净,全家人陷入了赤贫边缘,还被迫搬了家,大概从现在的庐山市搬到了柴桑区。以后火灾、水灾、虫灾等不断,长期处于饥饿的状态,晚年穷困更甚,“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冻得“造夕思鸡鸣”,饿得“及晨愿乌迁”,夜间盼着快点天亮,白天又盼着快点天黑,这得多穷啊!九江市柴桑区陶渊明纪念馆这和陶渊明归隐初期不同,那时他的家庭尽管不是很富,但至少还保持着一个小康局面。他的居住情况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他的饮食情况是“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还雇的起个把童仆。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当隐士,自然是比较容易的。但生活日益贫困,他的参加劳动也不得不由原来的观赏性、点缀性而逐渐地变成了维持生活的基本手段。也正因此,自然灾害对于陶渊明也就成为一个关系极其紧密的问题了。陶渊明的困境表面上是由于“炎火屡焚如,螟蜮滋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的原因造成的。实际上还是因为生于乱世,自己也可能不善于经营。这样的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学家们的经历中并不多见,杜甫可能算一个,杜甫早年也不是特别穷,晚年也是越来越穷,原因也是恰逢“安史之乱”的乱世。一家人颠沛流离,最后饿死在在船上。四、后世推崇柴桑区陶渊明纪念馆归来亭陶渊明死后很多年,并不被人所熟知,生前好友颜延之在陶渊明死后专门写了《陶徵士诔》,还给取了个“靖节”的谥号,但仅限于气节,就是不评价陶渊明的诗词文章。颜延之不是普通人,他是被东晋末沈约称为“文章之美,冠绝当时”的诗人,诗人兼好友,专门写了《陶徵士诔》,却只字不提陶渊明的诗词文章,只能说并不认同陶渊明的作品。同时期还有刘勰的《文心雕龙》,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是只字未提陶渊明,说刘勰没见过陶渊明的作品,似乎说不过去,因为差不多还是同时期的钟嵘《诗品》中,把陶渊明的诗评定为中等。这一方面说明那个时代可以看见陶渊明的作品,另一方面说明,那个讲究出身门第的年代,并不认可陶渊明的作品,尤其是写农家生活的田园诗,还天天写自己穷,没饭吃,没衣穿,这是多丢人的事情啊!年后,梁昭明太子萧统,为陶渊明写了篇《陶渊明传》,并编了部《昭明文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文总集,对后世影响深远,《昭明文选》中陶渊明的作品是入选最多的之一,昭明太子对陶渊明的评价也极高。陶渊明开始被后人推崇。唐代以后,粉丝团迅速扩大,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辛弃疾、曹雪芹、梁启超、鲁迅、朱光潜、……都是铁粉,阵容强大而华丽。苏轼说过,独喜欢陶渊明。陶渊明的诗,苏轼和了二十多首,铁粉中的铁粉。五、喜欢陶渊明什么?九江市柴桑区陶渊明墓前牌坊纵观陶渊明一生,从开始的小康之家,雇的起童仆,到家徒四壁,经常蹭酒乞食,一生是越过越穷。这当然不完全是他个人的原因,虽然他自已说过日子越过越拮据全是自己不会官场逢迎的原因,但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天灾的频繁、亲人的早逝,众多子女的抚养都是一个只靠农作,而拒绝做官的人所不能左右和承受的。读懂陶渊明,才会爱上陶渊明。1、爱上他的诗词文章陶渊明是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人,而且质量极高,这点很合“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李白。古代文人多好酒。陶渊明醉石(庐山市)陶渊明写的最多、成就也最高的是田园诗,他是田园诗的鼻祖。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平淡,平不是平庸的平,淡不是淡然无味的淡,清新淡雅,写的也是农家琐事,娓娓道来。陶渊明的文章数量不多,但质量极高,欧阳修说过:“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其它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2、爱上他的气节庐山桃花源景区谷帘泉不与社会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但都不长,他做官有减轻家庭负担的考虑,也有建功立业,实现理想的抱负,但每次都事与愿违!中年归隐后,仍有许多机会再出仕,但陶渊明都断然拒绝,身上的那份气节始终要高于现实的生活压力!守住了文人最后的底线,成为后世的楷模。3、爱上他的本真陶渊明作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真,不隐瞒,不做作,有什么,写什么,生活还算可以的早期,充满了对自由和田园生活的向往;晚年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时也如实记录,不相信鬼神,只怪自己不善于逢迎,却再也不愿出仕,不会违背自己的心境。庐山桃花源景区苏东坡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渊明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后记陶渊明是经过上千年时间淘汰后,留下的文人们心中的偶像。我们现在的影视明星、网络红人、文化大咖,都极善于包装,伪装出最亮丽的一面,没有代表作,靠的是一张脸混饭吃,有几个可以经过时间的筛选而热度不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