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山海了解古代那些大文豪的生活,读这

提起古代的诗词散文大家,你一定会想到李白、杜甫、欧阳修,亦或是苏轼、李煜、李清照等人,他们的确是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偶像。

不过对于这些偶像,你对他的成长经历了解多少呢?他们是如何成长为魅力非凡的文学大家的呢?恐怕知道的人很少。

这本《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就生动揭示了包括曹植、李白、杜甫、陶渊明、白居易、欧阳修、李清照等14位,中国古代伟大文学家的真实人生。

他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的天赋异禀,有的出身名门,但更多的是如你我般普通的凡夫俗子。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谁都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在阅读中认清自我,从而修正自我。”

《跨山海》这本书是由一部名为,《千古风流人物》的大型历史文化类纪录片集结而成。该片聚集中国历史上14位文化偶像,通过解读这些人物的人生故事与艺术成就,梳理中华文明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核。

纪录片作为VIP节目,在各大平台点击量超过万次,热评点赞3万多次,评分高达9.5分。热播期间,在腾讯视频文化类纪录片更是排名第一,被誉为“绝美文案”。现在项目组将视频集结成书,希望被更多人所看见。

1.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何备受煎熬

说到曹植,就不得不让人想起那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果说,曹植继承了曹操绝世文才和浪漫气质,那么曹丕则继承了他的政治权谋和实用主义。

汉建安二十一年(年),六十二岁的曹操晋爵魏王,从这时开始,他的立嗣之事已迫在眉睫。然而,曹丕和曹植却给他出了道难题,儿子们太优秀也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他挑来挑去,无从抉择。

世人都知道曹植的才华,却很少听闻曹丕的才能。事实上,曹丕是一个很能干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无论是文学才能还是骑马射箭的军事才能,都已经展露出来。

他不仅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在年轻的时候,就跟着父亲作战、处理一些政务,他又是嫡长子,储位于他是志在必得。

不料父亲曹操对同胞弟弟曹植也颇为欣赏,曹植是曹操嫡出的第三子,生于豪门、长于乱世的他从小就被寄予厚望。因此曹操为其取名为植,字子建,意在希望他有所作为,建功立业。

曹植也没让父亲失望,他自小就展示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十岁的时候就很会写文章,聪明程度一度被曹操认为是最像自己的儿子,使曹操早年对他非常钟爱。以至于曹操迟迟未能立储,这让曹丕很焦心。

不仅如此,曹操还有意给两个优秀的儿子营造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不曾想到最终造成了兄弟间持久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首《七步诗》正是曹丕继位后,发起的对曹植最直接也最危险的一次挑战,好在曹植才高八斗,在那样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七步之内就做出了完美的对答,这才免遭残害。

2.诗仙李白,豪迈洒脱背后的辛酸谁人能懂

作家刘慈欣在他的科幻小说《诗云》中,讲述了一则有趣的故事:一个宇宙超级生命来到地球,展示了近乎于神的技术,创造出了包含全部可能诗词的星云。

但当有人问它,你能做出超越李白的诗句吗?这个生命消耗了无数能量,将所有汉字的每一种排列组合都罗列出来,说道:“这里面一定存在超越李白的诗,可是我无法检索出来。”

李白不仅被国人所崇拜,他甚至被世界所敬仰。他一生作诗近万余首,从盛唐开始就代代相传,在诗歌的世界里,他就像一阵狂风,飘然而来又忽然而去,他是一代伟大的诗人,更是后人心目中的“诗仙”。

据史书记载,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大约十五岁时就能效仿司马相如,运用丰富的典故,写出洋洋洒洒的大赋了。也正是受司马相如的影响,李白从小就励志成为皇朝的座上宾。

在古代,人们都是推崇“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利,是男子汉最该做的事。然而天赋异禀的李白,由于是商人出身,在那个时候商人的儿子是不能考取功名的,他只得另谋为官之道。

为此李白游历了大江南北,结识了江湖各路朋友,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官路打开一条通道。只是,想在朝廷某得一官半职哪有那么容易,他直到四十多岁,因写诗名声大噪,才被唐玄宗钦点入宫。

至此李白欣喜不已,原以为终于可以大展手脚,结果没想到,他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宫廷官员,好比宫廷乐师,无权干涉国家政权。事实证明,大诗人不适合做官,没过几年他就被皇帝重金流放出宫了。

试想要是李白当时入朝为官,也许就没有中国文学史上这位人人敬仰的“诗仙”了吧。

3.学而优则仕,陶渊明为何不愿做官

在古代读书只为考取功名做官,似乎是唯一的出路。可为何田园诗人陶渊明,却选择辞官归隐,难道他家里是有矿吗?

尽管陶渊明的曾祖父,靠着个人的军功和奋斗,成为立国元勋,主管八州军事,官至大司马。但在陶渊明八岁那年,随着父亲的突然离世,让原本不算大富大贵的一家人很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

好在陶渊明的外祖父还能帮衬一把,让小陶渊明有书可读,有饭可吃。通过不懈努力,陶渊明终于在二十九岁那年,踏上了仕途,成为了彭泽县县令。怎料他天生心高气傲,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在当时的时局动荡下,面对朝廷的巨变和一位不靠谱的上司,陶渊明满腔热血无法施展,无奈只得写下一封辞职信。

后来迫于生计,陶渊明又多次出任为官,但都不长久,直到说出那句“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才真正告别官场,心甘情愿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这对于一个富贵子弟出生的人来说,实在需要勇气和毅力,不得不说,陶渊明是有个性的。

写在最后:

读罢此书,看到这些古代大文豪当时真实的生活写照,让人不得不感慨“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有的个人成就,都是要靠从小努力经营才能得到。做官考取功名如此,想在热爱的领域干出一番事业亦如此。

本书之所以命名为《跨山海》,或许正如序言中所说,每个人都无法按照我们心目中的“完人”标准来生活,他们身上总有一些跨越时间、种族、文化的闪光点是持久不变的,是令我们心潮澎湃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