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东晋彭泽县令陶渊明的经济状况

北京看手足癣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410/8833423.html

  陶渊明既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贫困潦倒没有买酒的钱”,甚至到了乞讨的地步。大多数人是依据《乞食》这首诗得出这个结论的。但是后面有:“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哪有在人家呆了一天,又饮酒又赋诗的“乞讨”呢?也不是现在一些人提出的“非但不贫困,而是比较殷实家庭”的说法。他们有诗为证:“方宅十余亩,草房八九间”。好友颜延之就赠与他两万钱,相当于他的家庭三四年的开支。但是陶渊明悉数让儿子拿去放在酒家了,可见他家里还是不缺这个钱的。其实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还是比较贫穷的,过着一种他自己说的“贫富常交战”的生活。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宦之家。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最辉煌的时期,祖父、父亲都做了太守,但早已开始没落。陶渊明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庶母病逝,与生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陶渊明身处战乱中心的浔阳城,历史上几大重大交兵事件均发生在浔阳附近,当时当地人民民不聊生。社会背景并不好,连年的战乱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陶渊明在人生的晚年62岁时在《有会而作》中写道:“弱年逢家贫,老至更长饥。”

  陶渊明因为贫困而出仕。在《五柳先生传》中有: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萧统《陶渊明传》中有“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而且他五次出仕,每次时间都不太长,“少无适俗韵”的他为何还要几次三番地违心地出仕呢,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当时的经济所迫,如他在三十九岁那年就写到了《饮酒》其十九:“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或许五次出仕时多少留下了些许积累,特别是任彭泽令时有一百亩的官田,虽然五十亩用来种粮食,五十亩用来种酿酒用的高粱,估计这时候经济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辞官一年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这时候达到了陶渊明经济状况的顶峰。

  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义熙四年,陶渊明彻底归隐后的第三年一场大火,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烧个一干二净,在《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中有:“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一家人只好住在门口的船上,后来到了西庐即东林寺附近住了三年,后来义熙七年移居南村,再过三年再搬回到上京的旧居,可见陶渊明又回到了旧居。这期间陶渊明几经周折,三易住地估计生活境遇不是很安定的,自然经济状况好不到哪去。

  晚年的陶渊明得的疟疾,五十一岁时加剧。陶渊明还患了严重的脚疾,行走不便,更谈不上耕种,五个儿子拿他自己的话讲又个个靠不住。在《杂诗十二首》其八有:“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陶渊明不改志节,“忧道不忧贫”。萧统《陶渊明传》中记载的好友颜延之就赠与他两万钱,也只是在他六十岁时。两年后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时,已经是贫病交加了。陶渊明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贫困常交战的一生、高洁的一生、旷而真的一生。正如他在《自祭文》说的那样:“人生实难,死之如何!”(来源:光华时报李训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