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笔记其

《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美文》,出版于年1月,作者为梁衡,曾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和政论家。

早前在学校图书馆时,就翻到过梁衡老师的书籍,去年10月,想从古文中学习写作,便买了该书。

政论文,一般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本书着重强调政治美文,要求有思想,文字美。从古至今,选出了《过秦论》《报任安书》《出师表》《桃花源记》等十篇文章。

其中,《桃花源记》全文只有字,却流传了多年,并成为大多数高中生需要背诵的经典篇目。那么,《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何而作呢?

首先要从作者说起。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陶渊明所处的晋代自秦统一天下已余年,他曾四隐四出,因生活所迫,在42岁时不得已第五次出山,任彭泽县令。年轻时的陶志向远大,上忧国家,下忧黎民,“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等诗句便是其心迹佐证。

然而当时政治环境实在过于黑暗,陶进行的政改实验无法撼动已经形成的利益集团,遭到各种掣肘。陶大怒说:安能为五斗米折腰。怀着对制度的绝望,连夜罢官而去,写下了那篇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回归田园后,陶一直读书、思考、种地,在弃彭泽令16年后,57岁时写成了这篇字的《桃花源记》,这时离他去世只剩6年时间。

陶五仕五隐,范仲淹四起四落,范的《岳阳楼记》一文是在58岁那年写成,距离去世也只剩6年。

《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欺诈,没有剥削,没有烦恼。本书作者认为俨然是一个共产主义,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还要早多年。

陶之后的年,欧洲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巧的是,同样用文学作品来表达未来社会的蓝图。实际上,人类对于政治制度的探索,往往没有地域、种族、发展程度之分。当时由于客观因素所限,彼此的思想不能交流,但最终的指向都是一致。就幻想社会类的文学作品而论,有三大里程碑:《桃花源记》《乌托邦》《太阳城》,其中《桃花源记》最先写成。

空想虽然空洞一些,但思想解放就是力量,相比于政治和哲学,文学更富有想象力,陶渊明的桃花源足够后人去寻找、评说。

存在决定意识,各人有各人的历史定位。陶所处的时代背景就是一个“乱”字,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他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的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一生大多身处逆境,但他却永是开朗。不是说这逆境不存在,而是他能精神变物质,逆来顺推,化烦躁为平和。马克思说,受难使人思考,思考使人受难。世上总有不平事,尤其是爱思考的知识分子,世有多大,心有多忧,忧便有苦,苦则要学会排解。陶以太极手段,四两拨千斤,将愁苦从心头轻轻化去,让苦难不再发酵放大,或干脆就转而发酵成一坛美酒。

陶对死亡的思考更是彻底,并有一种另类的美感。他说,“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庄子说,“内贤而外王”,事业是皮毛,心灵的自由才是人的终极追求。魏晋人追求的大概就是这个风度,所谓“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亦即陶渊明说的不要让心情为外形所役使。翻阅史书,我们发现凡真正建功立业,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其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静谧的桃花源,能隐能出,能动能静,收放自如。

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地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去解脱。

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