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生难免走错路,但是只要迷途知返

迷途知返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谁的人生不是一路跌跌撞撞,摔得满身伤痕,才走完了一生。

年轻的时候不懂事,走了不少弯路,只要“迷途知返”,人生照样精彩。

“迷途知返”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意思是迷失了道路后知道返回,用来比喻犯了错误后能够积极改正。与改邪归正、浪子回头、痛改前非是近义词,与迷而不返、执迷不悟是反义词。

陶渊明字元亮,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为陶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时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陶渊明家虽然世代为官,但是他八岁时,父亲就死了,他只好和母亲以及妹妹寄住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孟嘉是当时的名士,修养很高,藏书很多,对陶渊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迷途知返

那时候的陶渊明是很有志向的,常常怀着“大济苍生”的理想,发奋图强,用功读书。

公元年,年少有为的陶渊明做了江州祭酒,无奈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他感到仕途暗淡,于是辞官回家。

不久之后,州里又召他去做主簿,被他拒绝了。

公元年。陶渊明辗转来到荆州,投到桓玄门下,可他发现,桓玄是个野心家,控制着长江中上游地区,正伺机夺取东晋政权,他不愿意与桓玄同流合污。

公元年,他的母亲去世了,于是他以此为借口,辞职回到家中。不久之后,桓玄果然造反,夺取了东晋政权,改国号为“楚”。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就兵败西逃了。

陶渊明

这时,陶渊明投入刘裕麾下,做了一名镇军参军,共同平息叛乱。

可惜刘裕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过了一段时间,刘裕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为了剪除异己,夺取权力,刘裕用尽了一切手段。陶渊明感到非常失望。

公元年秋天,在叔父的引荐下,陶渊明做了彭泽县令,随之上任才八十一天,就碰到浔阳郡的督邮来视察公务,傲慢的督邮不但要他亲自到官道上去迎接他,还骄横跋扈、吃卡拿要,陶渊明顿时火冒三丈说道:“我怎么能为了区区五斗米向你这个乡野小儿弯腰屈膝呢!”于是愤而辞职。

经过13年的宦海沉浮,陶渊明见识了官场的黑暗,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希望,决定从今以后归隐田园,过起了无拘无束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隐居后,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归去来兮辞》。他认为自己生逢乱世,对统治者抱有太大的幻想,想通过仕途“大济苍生”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采菊东篱下的隐居生活

他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既然过去的生活道路已经走了,过去的人生已经不可挽回,还不如马上补救,归隐田园,过“穷则独善其身”的生活。

他认为自己过去的选择是迷失了道路,好在虽然迷了路但是还知道回来,一切都还来得及。

于是,陶渊明在自己隐居的房子前面种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表明了自己与统治者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从此过起了清贫的“躬耕”生活。

在隐居期间,他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公元年九月,隐居二十二年的陶渊明与世长辞了,临死之前,他给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其中有一句是“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了他早已把人生看淡,飘然世外的心境。

参考资料:《中华成语大词典》《中华成语典故》《历史风云人物·田园诗人陶渊明》

声明:配图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