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多视角地抒写了

北京皮肤科医院地图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720/4659317.html

本文由作者雁横秋水说文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田园情趣自然本性——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五首》,写于东晋义熙二年(公元年),即作者辞掉彭泽县令的第二年。这时他已经摆脱了依违于田园与官场之间的矛盾状态,坚决地选择了归隐的人生之路,从而消除了出仕阶段的内心冲突,其心境是平和欢愉的。过了一年的躬耕隐居生活,对此有了更为切实的体验。这组诗多侧面、多视角地抒写了归隐后的生活感受。五首诗内容蝉联,排列有序。“少无适俗韵”是其中的首篇。

前八句,为第一层。诗篇始于对往事的回顾:他自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社会的气韵质性,所具备的是热爱“丘山”的天性。“丘山”代指大自然,它是与世俗社会、宦场仕途相对立的处所。但他却“误落”官场,“误”字用得极有分量,既表达了诗人对昔日宦海生活的悔悟之情,又是对那段生活做出的定性式的总结。

何以会发生这场“误”会呢?从《杂诗八首》其五可以寻到答案。他曾这样自述:“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欢豫。猛志逸四海,骞翩思远。”虽然他没有适应世俗社会的气韵,却对社会生活不乏热情,而且怀有“四海”“猛志”,渴望高飞“远素”有所建树。正是在这种思想激励下,他才踏进官场的。可哪知官场尘世竟是一张“网”罗,既是“网”,“误”人其中必将失去自由遭致束缚,还何谈“骞翻思远嘉”?这便是“误”字的丰富内涵。

岂料这“一去”竟然“十三年”,在这浅白的口头语气里,充分流露出了对往事的无限懊悔。“羁鸟”二句看似写景,拘禁笼中的飞鸟思恋宽阔的森林,囚困池里的游鱼想念浩瀚的深潭。其实,这是比兴之句,那“鸟”和“鱼”是诗人的化身,那鸟笼和水池是官场的象征。此二句借形象的比喻,道出了他身在官场心念田园的情景。

基于这种情况,他终于挣脱了“尘网”,如“鸟”回“林”,似“鱼”归“渊”般地返回家中,“开荒”在南亩,开始了躬耕隐居的生活。诗人自谓此举出于“守拙”的缘故。“拙”,本是贬义词,而作者偏要“守”住这愚“拙”,因为不如此,就得去学投机取巧。“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两句,表面上是说自己愚“拙”,欠缺当官的才能本领,就返乡开荒南野了;实质上作者自调不肯去搞机巧权诈,才辞官归隐的。

这一层里作者自叙了天性爱好自然,但却步入仕途的误区,于是产生出身与心的矛盾。为了守住纯真本性,他终于辞官归隐,躬耕南亩。方东树《昭昧詹言》说:“‘少无适俗韵’八句当一篇大序文,而气势浩迈,跌宕飞动,顿挫沉郁。”此言极是,这沉郁顿挫的八句诗,不只可视做本篇之序文,亦可做为整个组诗的序文来读。

相继的“方宅”十句,为第二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对田园总体轮廓的描画。“十余”、“八九”,非实数,不过虚举,重在言其田园的宽广开阔,与上文“尘网”、“羁鸟”、“池鱼”等词暗中对比。“榆柳”二句,写屋后房前之景。此中没用一个形容色泽的词汇,仅以白描手法勾勒屋后房檐被“榆”树和“柳”树的阴凉所遮蔽;房前罗列着“桃”树和“李”树。然而它们却能自然唤起读者的想象,那“榆柳”是碧绿浓郁的,那“桃李”是红白相间的,不觉之间一幅色泽鲜艳明丽增辉的画面就呈现在了眼前。

以上四句所写,是身边庭院的近景。朝远看:“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隐约朦胧中可见一座村庄,还依稀可辨有缕缕炊烟飘向村落上空,好一派宁静安谧的景色。在寂静中时而清晰可闻“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声音。这一静一动的搭配,极富生活气息,使人倍感田园生活淳朴、幽美,具有无限情趣。“东坡谓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

诗人极爱这里的一切,他深深地体验到了“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闲适情趣。自从退隐田园,门庭再无尘世繁杂事务的干扰,虚空闲静的居室无比舒适闲暇。诗人直接倾吐了在平凡的田园生活中,他所感受到的舒畅和乐趣。这一层描述了归隐后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内心的闲适自得。

结尾二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转换笔势,直言道出他之所以感受到田园生活如此美好,心境这般舒畅的理由。原来他尝够了官场牢笼般生活的苦楚,重新回归田园才倍觉一切都格外可亲可爱。此二句,可谓对全诗的概括总结。

本诗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往日宦途生涯的无限悔恨,对今日田园生活的热情赞美。篇中将田园生活写得那么令人神往,其意图并不是客观地再现当时农村生活的情状,而旨在抒怀。他是把田园做为官场的对立物加以描绘的,田园生活越淳朴幽美,就意味着官场愈污浊丑恶,他对田园爱得越热烈,就衬托出他对官场憎得更深切。由此看来,诗作中蕴涵着诗人对污浊社会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便是本诗思想意义的所在。

日本近藤元粹评订《陶渊明集》说这首诗“直吐露真情来,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有无穷妙味,是陶诗之真面目也。”的确如此,本篇是陶诗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体现了陶诗的独特艺术风格。第一,语言质而实绮。全诗字字浅白,如叙家常,仔细研读,又顿觉字字精当,句句蕴藉,于质朴中见出绮丽。如开头两句中的“韵”、“性”普通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诗人的气质、风度、性情、格调等精神境界。

没有“适俗”的“韵”,则有“爱丘山”的“性”,通过这一反一正的诗句,塑造出了作者超脱、自然、潇洒的自我形象。又如用浅近的“尘网”、“樊笼”二词,便形态逼真地反映出官场束缚人性的本质特征。至于写景之处,所用“暖暖”、“依依”常见的重叠词汇,不仅绘形,且又绘神;“狗吠”、“鸡鸣”等口头语,更是绘声绘色,声情并茂。

苏轼《与苏辙书》说陶诗“质而实绮,而实腴”,正是精辟地概括出了陶诗独特的语言风格。第二,绘景传神入化。这首诗对田园景物的描绘,技巧纯熟高超。如第二层中的“方宅”四句是近景描绘,“暧暖”四句是远景勾勒。这一近一远的景物两相搭配,就构成了有主有衬,层次分明,视野开阔的长幅画卷。

先看那近景,在宽敞的宅院周围,屋后房前的素淡环境里,突然点染上几株“榆柳”、“桃李”,刹时便呈现出了花红柳绿生意盎然的画面。再望那远景,在远村迷蒙炊烟缕缕一片静谧的背景里,蓦然有“狗吠”、“鸡鸣”之声清晰传来,顿觉生气倍增。

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描摹,构成一种淳真、质朴的境界。由于绘景达到传神入化的高度,便取得了诗中有画,诗情画意两相映照的艺术效果。第三,事、景、情妙合无垠。这首抒情短章的内容,由叙事、写景、抒情三方面组成。诗篇前半部分主要叙事,事中字字含情,既是叙事又是抒情。

后半部分重点写景,景中处处有情,情中处处是景,情景交融。本诗事、景、情三方面衔接自如,有机交织,妙合无垠,浑然一体。要言之,诗人以真情灌注始终,间以叙事、写景穿插其中,方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古诗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雁横秋水说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