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云:“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不自尊不自重往往落得众人皆辱之的下场,挥霍无度往往会让家业败亡,内乱往往会让一个国家衰落遭人灭国。不懂得自己尊敬自己,就是把自己往毁灭一途上推搡。陶渊明(约-年),字元亮,又名潜,东晋文学家、散文家、大诗人。东晋浔阳柴桑柴(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在东晋时赫赫有名的大司马、开国功臣;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陶渊明生性淡泊,家庭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写诗。在出任江洲祭酒时,关心百姓疾苦,但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恶劣作风,不得不辞职回家。后来也陆续作过一些官职,但都是淡泊功名,为官廉政,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过着隐士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年)。那一年,他四十一岁,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上任八十一天,遇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便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诸葛亮《前出师表》中有言:“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无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还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太白,中国文人始终有一种节气在此,就是任何境地都尊敬自己,也只有这样高贵的灵魂才能谱写出无数华美动人的篇章。现实社会中的尊敬往往都带有功利性,唯独自己尊敬自己是发自内心的,也唯独自己尊敬自己才能赢得别人不带目的的尊敬。自我尊敬就是自尊,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遭人歧视、侮辱。自尊往往和自信捆绑在一起,没有自尊的人不会有自信。自尊是做人的灵魂,是自信、自强的支撑点。当然,自己尊敬自己也不可过头。不容人言,不听批评就超过了自尊的尺度了,演变成自大。不要为了面子而坚持错误,面子只是表面上的形式,喜欢摆谱、耍大牌的人,自我感觉风光,其实根本无用,识破你的人不愿意说出来罢了。尊重自己也包括正视自己的错误,勇敢的承认,这才是一个高贵、成熟的灵魂所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