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网红李子柒是现代的陶渊明,可陶

白癜风学术研讨会 https://m.39.net/disease/a_9987104.html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曾被《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被很多人当成“不为五斗米折腰”,只愿归隐田园,很有“风骨”的文人才子代名词,但历史上的陶渊明真的是这样吗?请听贪吃的骆驼一本正经的臆测。我们先了解下当时的时代背景,陶渊明处于什么时代呢?东晋。那么东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东晋是一个典型的门阀士族掌控的时代。那什么又是门阀士族掌控的时代呢?用骆驼这个十九手非主流历史爱好者的话来说,就是这个朝代皇帝的话不好使,门阀士族说了才算,门阀士族可以简单理解为超级地主,就是那种家里钱超级多,地超级多,粮食超级多,朝堂上的家族代言人还超级有权,而且还超级多了好几代,皇帝离开他们会死,他们却可以随时换皇帝。这种时代对于文人才子又有什么影响呢?用《晋书》的话可以简单概括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千万不要小看这八个字,这八个字拆开来好像比鸿毛还轻,但是结合在一起却比泰山还重。有这八个字存在,就能从你的出生看到你的未来,有这八个字存在,就能从你的姓氏家族,判定你昨天是吃糠咽菜还是大鱼大肉。这八个字用骆驼的话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字“阶级”,更通俗一点可以替换为“圈子”,在东晋,如果出生在哪个圈子里,你跳出这个圈子的概率不会比今天买彩票更高。关于这个“圈子”的问题不是一本书两本书能说清的,而且骆驼闲扯了这么多,靖节先生该着急了,让咱们再来说陶渊明。根据《晋书》记载,陶渊明也是名人之后“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陶侃出身小吏,以军功升迁,也曾位极人臣,但因为是寒门出身,且是武职,并不被当时的豪门士族所看好。《世说新语》中曾有这么一段记载“温劝庾见陶,庾犹豫未能往。温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温峤和庚亮去投奔陶侃),但庚亮有点害怕陶侃,于是温峤安慰庚亮,陶侃不过是个寒门(骆驼把“溪狗”翻译得比较委婉,但你们可以发挥想象)出身,你怕个毛线,弟弟你大胆去就行。陶侃去世后,陶家的境遇更是每况愈下,到陶渊明父亲这一代时,陶父仅是安城太守,虽然也在体制内,但所处的已经比较低的圈子了。陶渊明八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没多久母亲也去世了。此时的陶渊明,是否如他所说“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归去来兮辞》,已经穷的吃了上顿没下顿呢?应该不是,因为他家此时还“僮仆欢迎”、“松菊犹存”、“有酒盈樽”,以他的能力应该不会把“储粟”都酿成“酒”。所以此时的陶渊明并非一贫如洗,而是家中小有余财。他入士的起点是江州祭酒,但是因为“不堪吏治”辞职回家了,那么他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从此归园田居,然后悠然南山下,隐居种菊花了吗?实施上并没有!从史书上能找到的资料看,他还曾多次出仕任职,先后当过军府的幕僚,军中参军(两次),彭泽县令。也就是说,他是在体制内试了多次之后,才决定归隐田园的。如果他是真心归隐,为什么要试这么多次呢?为了体验体制内的疾苦,方便以后写文?还是他像当时权倾朝野的谢安一样才智过人,不去都不行。骆驼的推断是很残酷的,他有一腔的抱负想去施展,在碰了一次钉子后,他想可能是遇官不淑,但是两次、三次、四次、五次后,他终于发现了,不是体制有问题,而是自己的能力有问题。很多人可能会质疑骆驼,为什么就不能是环境原因呢?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因名取士”,陶渊明家境一般,在体制内混不好怎么就是能力不行了,人家的诗写的就很好。骆驼承认陶渊明的诗确实很有意境,但是做官他就不一定行了,如果让他出生在门阀之家,他就能一飞冲天了吗?谢安四十岁出仕前,是他的弟弟谢万作为家族代言人,站在朝堂之上,但是因为能不配位,最终只能“贬为庶人”。而刘宋(朱重八等人离得远,我举个比较近的例子)的开国之君刘裕,也曾家道中落“以卖履为业”,“樗蒲倾产”(已卖草鞋为生,还曾靠赌博糊口),但后来一样开国称帝,而骆驼前面聊过的范缜,也曾因为在门阀的阴影下无所适从,但人家也凭借个人努力,最终高官得做,自己的无神论也得以宣扬。而有现代“陶渊明”之称的李子柒,虽然以田园为伴,但一样书写了不一样的人生。而陶渊明在仕途受挫后,也没有能力成为“陶朱公”,而是在一场大火烧尽浮财后,因饥贫而死。呜呼哀哉,可悲可叹!所以骆驼认为,陶渊明的隐士行为,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是他无力对抗现实的退缩。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了很多大道理,眼大肚皮小是不对的,环境也不是决定成功的唯一因素,这些值得我们铭记,并引以为戒。附录:“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参考文献:《晋书》《世说新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