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打造百里长江岸线的四点美江西晨

九江北临长江,拥有长江江西段公里岸线。

集装箱码头实现绿色发展,最大程度减少污染元素。年以来,九江对沿江座非法码头个泊位,按照分类处置原则,开展沿江非法码头综合整治。

九江全力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九江北临长江、东枕鄱湖、南倚庐山,是一个依山伴水的城市,拥有长江江西段公里岸线,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长江岸线不仅是九江最宝贵的资源,更是九江发展的“命脉”所在。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要求,近年来,九江市坚持把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近日,晨报“最美岸线”大型策划报道自南向北“行走”至最后一站——九江市,探访九江如何打造“外表美”与“内在美”相统一的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水美

筑牢生态屏障,守护一江清水

九江众水汇集,依水而兴,因水而美。百里长江“最美岸线”,首先在于水美、水畅、水清、水灵,秀美水乡。

据九江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张建亭介绍,水美建设需突出抓水污染治理,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采矿等危及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同时,环保部门对沿江43个入河口实施全程在线监控,对沿线工业园区所有企业实行“一企一管一池一阀”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走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在彭泽县、瑞昌市等长江沿岸的工业园内,企业污水管道均采用明管高空动力输送的模式,每个企业在设置点都设有一个小水池,进行自动采样,采样完以后通过地下管道,送到监测设备上进行分析,监测设备就是对园区的每家企业传输来的废水进行实时监测,可实时监控到COD、氨氮等数据,只有监测数据达标后才能排放,从而杜绝企业偷排漏排的现象发生,确保园区污水“全部纳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从而也避免了长江江畔的工业园区污水排放流入长江,筑牢生态屏障守护一江清水。

“水美”治理突出抓船舶污染防治,对船舶的生活垃圾、固废、燃料、污水排放等进行严格整治。九江加快推进沿江港口岸电设施建设,通过以电代油,不仅节省了船主的费用,也减少了环境污染。目前,九江全市15家码头已联合供电公司进行了港口岸电布局,年替代电量万千瓦时。

此外,突出抓好城市内湖、农村河塘“水体置换、引水活化”和灌溉渠道疏浚工程,全面启动十里河、濂溪河、龙开河、八里湖、琵琶湖、赛城湖等水环境治理,真正实现“死水变活水、无水变有水、浑水变清水”。

为了还水一片清,九江市组织开展沿长江、沿修河、环鄱阳湖环境执法等各类专项行动。年,九江全市省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或优于Ⅲ类)达到91.67%。

根据《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实施意见》,到年底,九江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到85.3%,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8%以上,全面消除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

岸美

打造“百里风光带”,实现“景观生态”

水中的问题,“根子”往往在岸上。为此,“最美岸线”工程需要着力实现岸美,从而打造长江沿岸“百里风光带”。

走访过程中,九江市多处岸线的江堤、湿地、道路已经进行绿化、美化、彩化,已显现出风光带的雏形。在长江岸线滨江西大道段景观工程项目处,一位站在“最美岸线”效果展示牌边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以前的长江堤岸脏乱差,如今慢慢变化了,以后肯定还会更好。”这位76岁的老人陈洪干称,他希望早点看到绿树成荫的风光带,这既可以提升城市档次,也为百姓增添了一个新的休憩场所。

“百里风光带”将如何打造?记者从九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百里长江“最美岸线”、“百里风光带”都是指公里长江岸线,由7个沿江县市区根据统一规划,各自打造区域内的岸线。充分发挥滨江、滨湖、滨河的资源优势,以协调统一的建筑美化、生机盎然的植物绿化和绚丽多彩的灯光亮化,建设了一批近水、亲水景观带。

堤外重点抓滩涂绿化,堤内重点抓“一公里范围内”的环境改善,对裸露的山体和取缔的码头进行复绿,确保实现“全视角”连线呈绿、联片成景,建成滨江生态绿线、堤外绿色生态带、堤内绿色景观带。简而言之,即是公里长江沿线将建成:滨江生态绿线、堤外绿色生态带、堤内绿色景观带。

据了解,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及泥沙冲积等原因,导致九江市沙化具有“亲水”的特点,沙化面积排名也在全省前列。根据最新沙化土地监测调查结果显示,九江市沙化土地面积.64公顷,占全省沙化土地面积的24.35%,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鄱阳湖区沿岸和修河两岸。为此,“百里风光带”的打造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治理沙化。

“生态化种植需要最好的设计,需要尊重自然,在正确的时间节点上开展。”九江市林业局造林经营科科长张阳展称,该局始终坚持宜湿(地)则湿(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努力把长江岸线建设成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体,景观效果最好、防护效能最佳、森林质量最高、生态功能最强的生态防护岸线。

截至目前,九江长江岸线已栽植树木66.4万株,芦苇92万株,灌木25万株,水生植物2.84万株,铺满草皮.4亩,撒草籽亩,沿江山体(含矿山)森林质量复绿提升面积亩。

根据《九江市十三五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划,到年,适宜封禁保护修复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保护,九江全市完成公顷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工作,使沙区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除了沙化外,岸线的整治还与码头有关。九江港是长江流域的百年老港,历史积弊形成的小、散、低码头局面已久。据统计,九江全市沿江码头各类泊位岸坡个,通过近几年来多次组织的非法码头整治,年泊位统计数为个,其中生产经营性泊位个,公务工作泊位67个。受利益驱动,抢占岸线违建现象屡禁不绝,虽经多次整治,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未得到根本治理。

九江市港口管理局港口管理科燕丽介绍,年以来,九江对沿江座非法码头个泊位,按照分类处置原则,开展沿江非法码头综合整治。共计拆除74座码头85个泊位,给予规范提升完善手续发证33家(含46个泊位),共腾出岸线米,完成复绿种植面积65.89万平方米。

目前,“百里风光带”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按照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完成。

产业美

打造“三区一高地”,构建绿色工业体系

为建设“百里岸线”的“产业美”,九江市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定位打造“三区一高地”,即: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创新区和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

走访期间,记者参观了长江之滨的九江上港码头集装箱分公司。目前,该港口已建成2个吨级集装箱码头并投入运营,设计集装箱吞吐量30万标箱/年,一片繁华景象。该公司工会主席郭禹告诉记者,为了绿色环保发展,该码头全部实现集装箱装运货物,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元素。

此外,位于九江市经开区滨江西路(靠近江边铁路)上的龙开河煤码头如今也是大有改观,从散装的煤码头变身为钢材。据介绍,原先住在码头附近的居民曾因空气中飞扬的煤尘而终年门窗紧闭,为了让百姓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为摆脱“灰暗”的生存空间,该码头装运的不再是煤炭而是钢材,并且仍在不断进行改善。

在构建绿色工业体系过程中,九江全市各工业园区按照要求,从源头上管起,建立完善联审联批和环保、安全“一票否决”制度,拒绝了一批有环保、安全风险的项目。

严把环境准入关口,推进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九江市环保局把规划环评作为项目环评的前置条件,要求全市范围内禁止新建小化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低于1亿元人民币,不含土地费用)。

同时,长江干线1公里范围内已有项目不满足以下所有条件不得准入,条件包括属于政府计划批准实行资产重组、兼并改造的;不新扩建厂房的;不新增污染因子的;不新增排污总量的。

此外,九江市要求坚决不引入小化工和煤化工企业;沿江1公里内决不新增化工企业和煤化工;实施小化工企业“三年出清计划”。

环境美

构建沿江生态园区,八里湖焕然一新

作为沿江临港城市的九江市,在长江沿岸建设了许多工业园区,如何改造工业园区成为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的难点之一。

对此,九江市把沿江的工业园区规划打造成生态园区。近年来,九江不断推动“环境景观化、企业环保化、生产安全化、产业循环化、管理智能化、配套便捷化”绿色生态园区建设。

目前,九江市沿江园区共投入4.6亿元,新增绿化面积77万平方米,推动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据介绍,未来五年,九江全市每年还将投入亿元以上,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保护工作。

记者一行走进九江八里湖新区。据介绍,10年前,八里湖还是一片茅草丛生、人迹罕至、荒芜沉寂的中心城区边缘地带。

10年后的今天,走进八里湖新区,矗立高楼极目远眺,宁静的湖面倒映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一座功能完善、人气不断提升的现代化新城展现在世人面前,形成水天一色的城市美景。

◎记者手记

行走,晨报仍将继续

晨报首席记者万雪

今天,是“行走‘最美岸线’”大型新闻采访活动启动的第天。经过了37次与读者在报纸上的见面后,我们的采访活动要告一段落了。

年5月25日,江西晨报启动了“行走‘最美岸线’”大型新闻采访活动。近四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的11名记者奔走在全省11个设区市、24个县区,“行走”约公里,与余名受访者面对面交流,发回了37篇报道。对于奋战在第一现场的我们来说,整个采访活动更像是一场“战役”。我们在炎炎烈日下徒步寻找长江江西段乃至全省主要水域打造“最美岸线”的点滴变化、暴雨倾盆中追随用脚步丈量河段的“守护人”、扛着相机蹲守岸边只为捕捉动物尽享自然生态的美妙瞬间……途中看过日出、追过夕阳、赶过星夜,虽然辛苦却乐此不疲,因为我们是江西打好这场“最美岸线”保护“战役”的记录者。

我们在行走,我们备受鼓舞。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为了打造“最美岸线”,全省各地已经在积极行动:吉安市让企业退城进园,乐平市以人大决议的形式保护乐安河、复兴乐安河航运线打造“黄金水道”,仙女湖取缔网箱养鱼“以退为进”保证水体生态平衡,铜鼓县实行林场改制守住修河两岸绿水青山等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动作绘制出江西水域沿线美景。依托于优良的生态环境,我们看到了一幕幕动人的生态画面:南城县洪门湖、吴城县大湖池等多处成为候鸟天堂;余干县康山水域吸引大量江豚栖息;47只麋鹿在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放鹿归湖”……

我们在行走,我们心怀感动。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们倾听了很多发生在基层一线的感人故事:我们来到千里赣江的源头所在——石城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目所见的葱郁植被、清澈水质、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护林员数十年甘之如饴的守护——护林员池义发和他父亲两代人接力守护赣江源、把两代人的青春奉献给赣江源一草一木;我们来到安远县东江源头,见到了三百山巡山员“老龚叔”,他是当地的“名人”,他每天一大早开始巡山,自带干粮当午饭、渴了就喝一口山溪水,每天巡山要步行30多里,37年走了10万多公里、穿坏多双鞋;在吉水县,我们了解到全县总共有6.9万名志愿者自发地守护赣江吉水段沿线环境,占了全县总人口的八分之一……

我们在行走,我们信心百倍。乡村富、乡村美是千万农民孜孜以求的目标。在采访中,我们看到全省各地通过打造“最美岸线”,结合各地实际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借助乡村旅游推进农民致富。通过多种方式,改变乡村落后的面貌,推动乡村振兴。位于广昌县的姚西村有“抚河源头第一村”之称。通过近年来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的改善,依托抚河上游盱江水资源,姚西村不仅被评为省级生态村,还获评4A景区,引来游人如织,各类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新途径。泰和县马市镇蜀口村曾经是洪涝灾区,经过对蜀水上游防洪设施的修葺改善,如今这座“千里赣江第一岛”已然转变为一个集产业与旅游为一体的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及茶园、果园产业的推广,让当地村民实实在在吃上了“生态饭”。

近四个月时间中,我们希望以讲故事的方式致敬江西守护“最美岸线”的每一个个体。而我们所讲述的故事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在报道陆续刊发后,不断有读者通过来电、来信等方式与我们沟通交流。有人被护林员守护岸线的精神感动,想与他们通电话;有人对水域沿线的农家乐感兴趣,来电询问具体地址;更多的读者向我们讲述他们自己切身感受到的生态环境变化。读者的热情回应,让我们深深感到,写在纸上的文字未必牢靠,时间长了纸页会发黄、藏在档案馆也可能有落尘和虫蛀;但写到人心里面的故事却难以磨灭,也许可以长长久久地传递下去。

今天,虽然我们的主题采访活动落下帷幕,但我们行走的脚步不会停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将继续奔走在这条见证与记录的路上,为读者讲述全省上下如何齐心协力守护“最美岸线”、诠释这份生态保护建设中舍我其谁的担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