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都昌篇鄱阳湖洲古城俨然,

《中国影像方志》江西省都昌篇

都昌篇预告片

如果说泽国芳草的水乡是都昌的今生,那么阡陌交通的鄡阳就是都昌的前世。

史料记载,汉高祖六年,即公元前201年,始立鄡阳县,隶属淮南国豫章郡。清朝同治年间纂修的《都昌县志》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古鄡陽城在周溪司前湖中四望山,至今城址犹存。”

多年前的鄡阳县,地处鄱阳盆地中心,既便车马驰骋,又利舟船航行。这里气候温暖,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东晋时期的一场地震后,坚实的鄡阳平原开始下沉。之后连年不断的暴雨,令一度鼎盛的文明,在水的进逼下,就如远年的城墙,瞬间土崩瓦解。

唐高祖武德五年,安抚使李大亮割鄱阳湖雁子桥之南境设县。因为当地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所以命名都昌,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从“东方百慕大”到“风水”宝地

1985年8月3日,江西进贤县航运公司的两艘货轮在都昌县多宝乡的老爷庙水域倾覆。同一天,在这个地点遭此厄运的还有另外十二条船只。

近60年里,先后有多艘船只在这里沉没或失踪,人们称这里是“东方的百慕大”、“鄱阳湖魔鬼三角”。

相传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曾被一只巨鼋所救。太祖夺得天下后,封巨鼋为“元将军”,在湖边建“定江王庙”,百姓称为“老爷庙”。

古往今来,民间传说就是这只千斤巨鼋在湖中兴风作浪,折楫沉舟。为此,船只行经这里,船工们都要上岸焚香烧纸,乞求元将军保佑。

然而,多少年来,老爷庙的香火袅袅升腾,湖中水难却依旧频发。

1984年9月,江西省组成探险队深入老爷庙水域考察。原来,五大河从这里汇入鄱阳湖,葫芦状的水域、s型的地形,导致水流和风象的双重异象,造就了中国内陆湖泊中最凶险的水域。

谜底被揭开,气象部门找到了航行规律,电力部门建起了风电项目,一排排巨大的风机,把“东方百慕大”,变成一块“风水”宝地。

无花山深处,犹有读书声

无花山山顶岩石上有两处摩岩石刻,一处题“云住”,一处题“空远”。

都昌云住书院的创办者是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陈澔。

元至治二年,陈澔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礼记集说》,对礼仪学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从明朝永乐至清朝末期,《礼记集说》是学校、书院的标准教材和科举取仕的必备范本。

到了元至顺年间,晚年的陈澔在无花山下创办了云住书院,传播他的理学思想,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

明万历年间,在张居正毁废天下书院的危机时刻,家乡儒生把云住书院改名为云住祠,书院这才免遭厄运。此后,云住书院几经毁建,直到年6月,都昌县被日本侵略军攻陷,这座存世长达多年的书院最终被毁灭。

火旺油香,豆参可口

豆参是江西省地方传统特产,用当地盛产的乌豆和黄豆加工而成。豆参保持了大豆中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色泽金黄,清香可口,是老幼皆宜的佳品。

浸泡好的黄豆开始磨浆,井水清澈,甘甜凛冽,磨出的豆浆才能不含杂质。

油炸豆条是都昌豆参制作中关键的一步。如果油温过高,会使豆条爆开,此时需要“淋水”。这是项绝活,加水的多少,加水的时机都极难掌握。

豆条在油中慢慢地膨大,形如一支支金灿灿的参条,里面完全蓬松,这样就算是完成了。

“豆参煮鱼头”是都昌的特色菜。豆参饱吸高汤浓汁,浑身水亮,入口绵软;鱼头松而不散,口感嫩爽。每到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吃这道菜。

都昌,一个鄱阳湖边默默成长的水乡,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变幻,沉着应对神秘水域的奇异风浪,它在许多文人墨客的诗作中留下名字,也执着守护着候鸟低回、渔舟唱晚的壮美景观。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都昌篇》

播出时间:4月23日12:41

来源:央视科教

责任编辑:姚恒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