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陶渊明突然有所悟,写下的这首哲理

白癜风哪里权威 http://pf.39.net/bdfyy/xwdt/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桃花源,绝美的风景,平淡如水的生活,虽然日子有一些平淡,可是生活充实。最近突然有一个新的感悟,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认为将来一定会成为了大人物,只是慢慢长大了才发现,其实平淡生活最加安心,活着活着对于生活没有了更多的追求。只希望可以娶妻生子,过上正常的生活,或许注定了平庸,少年时的梦早已烟消云散。最近在读陶渊明的诗集,对于这位文学大师,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古代知识分子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有高尚的品格。可以不为“五斗折腰”,为了不与世俗的社会沆瀣一气,只挥一挥便告别官场,前往庐山隐居,去过那种真正平淡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千多年来,陶渊明成为了一种象征,也是激励了很多的青年。陶渊明在庐山隐居,在我看来是正确的选择,如果还一直留在官场的话,他注定会平庸,不可能写出后来那些令人惊艳的名篇佳作,像其中的《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归田园居六首》等等,那都是不朽的名篇,每一首都是经典之作。不仅有着诗人对于事物细腻的描写,同时字里行间也是充满了哲理,有着诗人对于人生最深刻的解读。以其中的《杂诗十二首》来说,可谓是一气呵成,每一首都代表着一种人生态度,像其中的第三首,写是就很深刻。陶渊明把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也就使得这首诗句句经典。初次读这样的作品,可能会觉得很一般,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只要有着足够的人生阅历,再来读这样的作品就会发现,通篇意境高远,每一句都有深意。《杂诗十二首·其三》魏晋:陶渊明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昔为叁春蕖,今作秋莲房。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日月有环周,我去不再阳。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是魏晋时期,作为当时的大名士,他只要向现实稍稍低头,不那么高傲的话,可能会混得不错。但是陶渊明就是与众不同,只要是他看不惯的就要说出来,在彭泽县担任县令,八十多天后拂袖而去。正是这种独特的个性,还有高尚的品格,让他成为了当时名士中的一股清流。这首诗其实比较好理解,前面的四句是在阐述观点,以此来表达一种人生态度;荣华富贵难以长久,不可能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盛与衰也是难以难料,毕竟世事无常。原本是春天艳丽的荷花,可是到了秋天之后,成为了莲子的莲房。这几句写得很有趣,从事物到事物的本质,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中间的四句同样经典,那份哲理也更强,到了寒冬时节,可谓是天寒地冻,天气异常的寒冷,霜让野草没有了精神,全部都枯萎没有生气。日月周而复始,枯萎了的野草,等到春天之后,它又会重新生长。只有我一旦死去之后,再也不可能来到这个世界。这几句进一步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是加以说明,让这整首诗更加立体,哲理也更强。“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结尾这两句更是肺腑之言,对于诗人来说,生活的本质其实就是生活,眷恋过往的生活,只会让人伤感,在那断肠声中悲痛万分。在这里诗人做了一个总结,其实生活尽管周而复始,那只是对于生活本身,然而每一个人的生活只有一次,即使是在回望,那也只是枉然。陶渊明的诗清新脱俗充满哲理,在这首《杂诗十二首·其三》一诗中,有着他对于人生的感悟,还有对于事物最深情的描写。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活得通透,不能够糊糊涂涂,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写这首诗时陶渊明已经在庐山隐居,时间是公元年(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当时的陶渊明54岁,正是在这一年他可谓是大彻大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2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