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五次出仕,五次辞职

陶渊明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是源于他的家庭。

父亲家族是将门虎将,陶渊明从小受士族教育,受曾祖父陶侃的影响,也是向往金戈铁马的生活,有着大济于苍生的热血。

外祖父家孟嘉的思想却与之相反,他所追求的是逍遥自在的洒脱,仗剑走天涯的侠客生活陶渊明的内心也是有着这般自由。

01“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少年时是饱含热情的。

29岁第一次出仕,时任江州祭酒,主管教育。其职位本身是比较高,而陶渊明能够担任此职位也是因为他曾祖父的声望。

这次陶渊明是希望自己像曾祖父一样能够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是事与愿违,他的上司江州刺史是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这个人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反而是个狂热的宗教教徒,俗称“五斗米道“。此时的晋朝处在皇帝交替时期,所有的朝政大权是掌握在大臣手中的,不断的叛军作乱江州出于危难之际。王凝之这个人很有意思,不积极防备,反而寄希望于鬼怪保佑,最后战败被杀。

陶渊明已经知道自己的上司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就辞去职务,也是因此躲过一劫。

02“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6年的闲散生活虽然很有意思,但是内心的火焰还是没有散去,更何况这个时候的东晋更是出于风雨飘摇之中。正在这个时候桓玄邀请陶渊明去自己的帐下,所以也就顺势去当了桓玄的幕僚。

他本就就是将门之后,曾祖父也是从沙场中拼杀出来的,所以他是希望一样能够守护东晋的,这个时候陶渊明已经是35岁了。

但是随着桓玄不断的胜利,权势越来越大,其野心也变大来的,妄想自己取代东晋,所以陶渊明失望了。正好他的母亲去世,就借口奔丧回家了。

03“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丁忧3年期满,陶渊明已经是40岁了,回想自己一事无成,再不抓紧机会这辈子就定型了。

陶渊明就再一次出仕了,这次是投奔桓玄的对头——刘裕帐下做镇军参军,但是随着刘裕的胜利,本人与当年的桓玄一模一样了,都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所以陶渊明对于这些政治野心家是在不苟同,已经看透了他们的本质。

04“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

陶渊明离开刘裕之后,是希望找个能够制约他的人,所以他改投刘敬宣门下,做了建威参军,但是发现此人根本不是刘裕的对手,反而被刘裕逼的派陶渊明去上表自请辞官。

这个时候的陶渊明深感在官场上的无能无力,纵使是刘敬宣这样的贵族世家都无法与刘裕抗衡,那么自己又有如何的能力去改变这个朝廷,那么还不如去追求自己的田园生活。

05“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陶渊明的最后一次出仕是为了五斗米,总结起来就是穷,此时的陶渊明已经是41岁了。

所以在叔叔陶夔的帮助下去当了彭泽县令,其实他的内心想的是既然自己当了县令一定要让当地的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作为县令是有一百亩可支配的土地的,他是满怀希望的种上秫米和粳稻各一半,可是还没等到收获就离职了。

这次辞职的缘由是有一位督邮去视察,要求陶渊明束带拜见。陶渊明听罢,直接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所以直接收拾自己的行囊走了。这次当县令只当了80多天。其实这已经他最后的倔强了。

陶渊明五次出仕,前三次是在军中,所选非人,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也深深的感受到了时代政治家的野心,朝廷的混乱。既然自己无能无力,那么自己以往所追求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时候为了给自己画上完美的句号,也是真正的告别仕途,所以写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内心也真正的得到了解放了,曾经是追求曾祖父的脚步,现在是实现外祖父的理想,于是田园生活真正的开始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1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