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

岁月长河,悠悠东去。历史在时代风云中,徐徐向前穿行。东晋有位开一代田园之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诗人陶渊明,他是历史中的名人,当时的庶人,他嘴里没含金勺子,脚下没有铺地毯,仕途也不过是芝麻官。但作为诗人,他在官场坚守做人底线时,宁肯选择退却,也不肯与腐朽趣味同流合污。大凡归隐者,都有因为:陶渊明在被人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前,也颇有仕途抱负。直到抱负无法实现那天,他才归隐民间,开始了田园诗写作生活。而正是这种仕途上的穷途末路之窘,却让他在田园诗创作上达到了巅峰。纵观古今,有多少落寞文人,最终走向了“固守寒庐,寄意田园”的超凡脱俗中。这也是一种做人品质的自在与精神境界的超脱,是一种生命意义失而复得的良方。躁动的今人,谁不渴望过一种天高云淡、恬静自然、粗茶淡饭的安逸生活?但难以改变的现状让我们失去古人拂袖归隐的气魄,今人的生活已经被极端物质化了,城市化了,商业化了,人们离开了这些环境,内心志向就会像偏远地区、落后乡村,身心就无法施展了,人们心存不甘,拥挤在都市空间里,打拼着、竞争着,忍辱负重着,一路前行着。清新自然的怡人风光都市地铁高峰分流进站地铁车厢里被挤扁的上班族无怨无悔是不现实的,我们的生存环境与父辈相比被严重污染了,我们所食的五谷杂粮也不像他们年代是绿色有机了,意识形态对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多元化了,社会风气的背后有许多不可改变的因素……如果社会上有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存在,那么犹如人的精神在荒漠上行走,由于肉体和灵魂的饥渴,游离底线的人们形同空中走钢丝,手里的平衡杆儿也不过是一种利益平衡,绷紧的神经已经容不下宁静和轻松。这些患有亚健康的人,只有躺在田野上,嗅着花草和泥土的气息,感受阳光之手,母亲般温柔抚摸被岁月憔悴面颊时,他们的心才会获得自由,生命才会进入短暂的梦境和安宁……可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群体中,又有几人能享受这样的奢侈。偶尔读诗,也不失为是能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的方法。尤其是田园诗。陶渊明老先生受儒学影响很深,他不论在从文、从政期间,从不忘记兼济天下苍生之志。但是,由于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存在,作为庶族寒门出身的他,终究不可能突破权利社会的太多禁锢。权位的高度垄断,让陶渊明的理想,只能化为乌有,他的仕途之梦,不管做得如何绚烂,注定要幻灭。陶渊明以二十九岁的“高龄”出仕,想为朝廷效力。但他一生所做过的职位,不过是祭酒(校长)、参军(部门主管)、县丞(文书)一类的芝麻官,他不仅壮志难酬,而且经常辱志官场,在内心不情愿中,不得不去左右周旋。眼看光阴如白驹过隙走远,十年弹指一挥间过去,在他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不再贪图虚荣地位,返乡后生活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方式,精神上追求宁静与淡泊相宜的境界。身为彭泽县令(县长),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他在赴任不到三个月时间时,就迷途知返了,毅然辞职悬印,为守做人底线,拂袖返乡了。若究其原因,一是由诗人本性使然;二是由社会现实使然。诗人在《归园田居》中歌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叹出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极富哲理的诗句。这些文字,也是他对仕途厌恶的溢情言表。论归隐也有多种途径,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诸葛亮隐居卧龙岗上,诸葛孔明是以归隐的方式,等待刘玄德给他走出茅庐参事的机会。而陶渊明则是官场失意后的还乡,是他痛定思痛后的重新选择,是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觉悟,是已经看透世态的无奈心情中产生的心甘情愿举措。这一心态,在京想返乡的北漂一族可以归借鉴,与其夹缝中求生存,为房子涨租金、汽车办进京证、无户籍小孩入托、上学之事烦恼,万般忍耐置身在一个不得伸展遭受挤压的空间里,不如转身返乡,回去建设养育自己的家园。归隐后的陶渊明经常小酌几杯,他在《饮酒》一诗中这样写到:“白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往来。相见天杂言,但道桑麻长。”、“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别人似乎瞧不上眼的乡村生活,此时却在诗人笔下,显得那样的优美、宁静、亲切、自然、鲜活、舒心。家乡采茶这无疑是诗人用自己的方式,对灰色现实的一种抛弃和否定。与其染指有人作威作福有人劳碌吃苦的雇佣生活,不如归隐田园过一种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建设自己的家园舒心,虽清贫,却心安。如果你想荷花出水,那根就得陷淤泥,谁不渴望生命出污泥而不染的奇迹,努力把高洁举出水面绽放花蕾的精彩,但现实中无根就是浮萍。小人物无奈社会现象,无法按内心的意愿去消除它,但可以选择尽量远离它,先完善自己。人若能在逆境下自修心境,自我完善,不去同流合污,不屑与他们为伍,与其拉开距离,那么,这个世界无疑会向好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