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连亲人都不放过,为何让狄仁杰得以善

杀亲人和异己是为了夺权和稳固政权,抛开这个不谈,武则天还算是个好皇帝,而狄仁杰也是个好臣子,武则天对他很看重。而且到了武则天晚期,狄仁杰还是她唯一可以说心里话的人,他们的感情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君臣之情,已经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了。

狄仁杰年轻的时候做过大理寺丞,他在一年的时间里处理了一万一千多个积压案件,而且没有一个人对他的判决不服,这是狄仁杰被称之为神探的由来。

不过真实的历史上,狄仁杰并不只是因为善于断案而闻名的,因为如果只会断案,那么是没什么大前途的,他后来也不可能成为宰辅之臣。

狄仁杰年轻时的主要才能体现在政事上,他在担任宁州刺史和江南巡抚使的时候,他爱民如子,举措得当,政绩非常不错,深受百姓爱戴。

其实在武则天称帝前,狄仁杰曾的罪过她。

狄仁杰在担任文昌右丞期间,越王李贞因为反对武则天而举兵起义,武则天派遣丞相张光辅前去平叛,然而他却纵兵在文昌地区烧杀抢掠,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狄仁杰上书弹劾张光辅,说他的罪过比李贞还大。狄仁杰当然是以卵击石了,最后被贬到复州担任刺史。

第二年,也就是年,武则天登基称帝,狄仁杰的命运却悄然改变。

武则天知道狄仁杰在地方任官的政绩很好,所以她决定启用狄仁杰,便让他担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实际上就是宰相了。

武则天不计前嫌,提拔狄仁杰为宰相,这说明武则天算是个心胸开阔的皇帝,也说明狄仁杰也确实有些本事。当然了,那个时候满朝都是阿谀奉承武则天的臣子,真正有才干的臣子不算相对较少,所以狄仁杰才有机会上位。

狄仁杰那时候已经六十岁了,他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积攒了足够的从政能力和经验,最终还是得到了武则天垂青,成为武周王朝保驾护航的掌舵手。

武则天的成功之路并不是风平浪静的,而是充满了血腥味。在稳定了政权之后,她恰恰需要狄仁杰这样有真才实干的人来帮助她治理国家。

武则天为了当皇帝,做了三件最重要的事,一是铲除掌握重权的李唐宗室,二是提拔武氏子嗣,三是大肆铲除异己,培植自己的心腹重臣。

所以在年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就开始独揽朝政,他排除异己,杀害李唐宗室和所有反对她的政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武则天之所以能成为皇帝,是踩在无数人的头颅上位的。

到武则天登基为止,李唐宗室基本上被按在鞋底下摩擦了,武氏子嗣也基本上都成为王公贵族,还掌握军政大权了。而唯一让武则天担心的,那就是还有一部分臣子依然对武则天非常不满,试图对其不利。

武则天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将朝臣也牢牢控制住,于是就启用了来俊臣等酷吏,他们在武周王朝掀起了腥风血雨,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了他们手中。

来俊臣仗着自己受宠,所以不把狄仁杰放在眼里,竟然诬告他谋反,还伪造了证据,将狄仁杰给抓了起来。

狄仁杰也聪明,他先是承认谋反,以免遭受酷刑,然后偷偷将一封信让人带出去交给自己的儿子狄光远,狄光远又去找到武则天告来俊臣的状,武则天这才知道自己的宰相被抓了。

不过那个时候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关系,还没有到达亲密朋友的程度,只能说武则天欣赏狄仁杰,觉得他是个忠臣和能臣罢了。

武则天让人把狄仁杰带来,问他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说不承认的话,早就死了。武则天知道狄仁杰是冤枉的,但是也不好打击来俊臣的积极性,所以就把狄仁杰贬黜到彭泽县担任县令。

狄仁杰真正成为武则天的宠臣和好友,还要从年开始说起。

这一年契丹人攻陷冀州,直逼魏州,河北因此大乱。慌忙之中,武则天想起狄仁杰在宁州做刺史的时候,非常善于处理民族关系和边境事务,所以就任命他为魏州刺史。

狄仁杰到达魏州之后,也不慌着整兵打仗,而是号召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契丹首领孙万荣以前就听说过狄仁杰的威名,知道他不好惹,所以就带兵退走了。

狄仁杰不费一兵一卒就吓退契丹人的事情在全国开始传播开来,武则天对狄仁杰也是刮目相看,所以提拔狄仁杰为幽州都督,还赏赐了许多财物,亲自写了十二个金字来表彰狄仁杰。

那么,狄仁杰究竟有何本事,让孙万荣如此害怕?其实狄仁杰不是太擅长打仗,但是他很擅长使用计谋。

在狄仁杰去魏州之前,前任刺史因为太过于紧张,把百姓都叫到城中防守,这让孙万荣觉得魏州的收兵很少;

狄仁杰到任之后,却把百姓都叫出城种粮食。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攻击战,会让孙万荣觉得,狄仁杰带了救兵过来,所以反而不敢轻举妄动了。

再加上孙万荣以前在其他地方吃过狄仁杰的亏,而且也很畏惧大唐的主力部队,所以他才不敢跟狄仁杰正面交锋,于是悻悻而去。

从这件事上,武则天看到了狄仁杰的真本事,这个能力是足以可以让她安稳睡觉而不用担心边境问题的,于是对狄仁杰越发信任和重用。

在成为幽州都督之后,狄仁杰很好地保护了边境的安全,于年被武则天重新任命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鸾台侍郎。

年,狄仁杰被武则天任命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得到了便宜行事的权利。这个便宜行事的权利可不得了,可以代替皇帝做出一些临时决定,事后再禀告既可。狄仁杰率军大破突厥,得胜后又留在河北安抚河北百姓,为河北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因为武则天对狄仁杰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信任,所以狄仁杰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武则天对他也开始异常礼遇,甚至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据记载,武则天见到狄仁杰从来不直呼其名,而是喊他“国老”;为了照顾狄仁杰年迈体衰,武则天从不让他跪拜自己,而且还不让他在宫中值夜班,而是让其他人替代;狄仁杰去世之后,武则天更是说,我的朝堂空了,为什么老天爷要夺走我的国老!

可见,狄仁杰在武则天心中,是有崇高地位的。

而武则天之所以把狄仁杰当当做无话不说的朋友,还在于狄仁杰是真的维护她,给她提出了很多对她有利的建议。

狄仁杰的所作所为,都是在维护武则天的统治,从来不曾想过谋反,而且还阻止别人谋反,这是武则天非常清楚的;而且在武则天在为是传位给武氏子嗣还是自己亲儿子而烦恼的时候,狄仁杰的一番话更是惊醒了武则天。

有一天晚上,武则天做了一个她传位给李显的梦,第二天她就问狄仁杰,是该传位给李显还是武氏后人,狄仁杰则说:

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狄仁杰这段话的重点是,如果让儿子继承皇位,那么武则天就可以配享太庙;如果让自己的侄子继承皇位,那么武则天肯定就无法配享太庙了。

狄仁杰一语惊醒梦中人,武则天便派人去将还李显给接了回来。

其实武则天晚年的烦劳都来自于不安全感,而她的不安全感大多来自于立嗣问题,狄仁杰消除了武则天的不安全感,所以武则天肯定更加把他当做朋友来看待。

而且越是到年纪大了,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依赖也越大,她不但指望着狄仁杰替自己治理好国家,也希望他多多提拔一些才俊为她分忧。

比如说,狄仁杰晚年为武则天举荐的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和姚崇等十数人,都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后来也都成为唐朝的名臣。

武则天曾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都是出自你狄国老门下啊。因为狄仁杰的这个功劳,他多次得到武则天封赏。

可见,武则天不但不说狄仁杰拉帮结派,还为此夸他,这就是信任。

武则天不是那么喜欢直言相谏的人,但是狄仁杰除外。狄仁杰经常说一些话搞得武则天下不来台,但是武则天都听从他,甚至还不惜撕毁与别人的诺言。

就比如说,年,狄仁杰随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她原本答应一个胡僧去观看下葬佛舍利,但是狄仁杰却不同意,他说这样不安全。武则天已经走到半道了,听狄仁杰这么说,只得就折返回去了,也因此失信于那个胡僧了。

事后武则天还说,我是为了成全狄国老的直臣之气啊。不久之后,武则天还赏赐给狄仁杰一座宅邸,因为她回过味来了,知道狄仁杰说的危险是存在的,自己当时的决定还是太草率了。

狄仁杰晚年身体不大好,多次请求武则天放他回去养老,但是武则天舍不得,一直没有答应他。直到年,狄仁杰因病去世,武则天这才后悔莫及,还说了自己的朝廷从此就空了那番话。

所以说,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信任,是超出一般君臣的,狄仁杰无论是能力,为人还是忠心程度,都是武则天看在眼里,喜爱在心里的。这种信任逐渐演变成依赖,在没有狄仁杰的日子里,武则天甚至是很痛苦的。

狄仁杰死后,武则天又活了五年。在这五年时间里,她没有一个知心人,无论是她的儿子还是侄子,想的都是皇位和权利,只有张氏兄弟陪在她身边。武则天有时候遇到事情无法解决的时候,就常常感叹说,要是我的狄国老还在该多好。

年,武则天病重,张柬之等人发起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不久之后就在孤独和遗憾中去世了。那个时候要是狄仁杰在,武则天不至于以这么惨的方式收场,至少她可以以一个在位皇帝的身份死去,而不是以一个前朝“大圣则天皇帝”的名义成为历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