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价钱 https://m.39.net/pf/a_4536628.html几乎没有中国人不知道陶渊明,他是以隐逸之仙的形象出现在教科书里的。义熙元年(公元年)十一月,陶渊明因为不堪官场繁文缛节束缚,愤而辞去彭泽县令一职,隐居于庐山山下。隐居期间,他主要活动事项是种地、写诗、喝酒、赏菊花。陶渊明的饮酒诗写得虽然朴实,但又隽永,苏东坡曾评价陶渊明的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笔者恭誊录陶潜先生《饮酒》诗其中三篇,以飨读者。《饮酒》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在第一首诗里,陶渊明指出,人世荣华富贵、穷蹇遇时都是变幻多端,我竟然像秦朝末年的邵平,隐居东陵种瓜以躲避乱世。只有通达的人能够理解我。因此,我与他共享一樽酒,把酒言欢。第二首诗里,陶渊明认为,作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固守穷节,不为物移。他说,都说善恶有报,为何善的榜样伯夷叔齐饿死西山?如果善人没有善报,为何先贤在《易经》里会留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的格言?过去,隐士荣启期家贫,到九十岁了,还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他的饥寒程度是很深的。但是,如果他没有坚持高洁的操守,何以他的高名流传至今(可惜,当代极少有人知道荣启期)?在第三首诗里,陶渊明说,道德沦丧将近千载(从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开始),人人都只顾私欲,忽略大义,有酒却不肯喝酒,只为功名利禄奔波。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自苦其身,却追求身后之名实在无益)人生很短暂,像闪电刷一下过去。这忙碌的一生,追求功名利禄又有什么意义?笔者认为,陶渊明的饮酒诗有一种看破红尘的意况,觉得人生实是虚空,苦苦争斗实在无益。这是说了大实话。但另一方面,陶渊明又是在躲避现实,带着某种程度的傲骄。陶渊明曾祖为晋朝大将陶侃,是个贵族,其家僮千余,珍奇宝货富于天府。在晋朝,爵位和俸禄是可以世袭的,所以,陶渊明家境应该不错。他说吾岂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背后的意思是,靠我祖上田产,也不止每月五斗米薪俸毛毛雨,况且我是个贵族,何必向督邮这个乡巴佬低三下四?这里面隐约透露出陶渊明嫌弃自己官职与贵族身份不符的“傲骄”。也许,当初如果他的官职是太守或者开府仪同三司,或侍中之类的朝廷内部官员,他就没有这样的抱怨了。可能,他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我曾祖是晋朝大将军,我却做个小小的县令,真是丢人。这样想来,陶渊明的形象也没有那么高大伟光正了。陶渊明有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意思是他的宅子占地十多亩,草屋也有八九间。宅子在哪?在风景秀丽的5A级庐山风景区,且是方形院落宅子。用这些宅子开发旅游小镇,发展短租、民宿,收入也是可观的。作为一个富四代,陶渊明愤而辞职,确实傲骄了。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393.html